【本報訊】根據福州日報報導,戲臺上,傳統民樂精彩演繹;院子裡,民眾、遊客沉醉其中。位於倉山區煙臺山的安瀾會館迎來人流高峰。
自去年6月6日全面開館並免費開放以來,安瀾會館成為煙臺山網紅打卡點之一。「節假日日參觀人數約2萬人,最高峰時可達到4萬人,得益於修繕後的免費開放,安瀾會館被越來越多人知曉,實現了從『活起來』到火起來的轉變。」福建省浙江商會會長董加余說。
明清時期,福州商賈雲集,各地在閩商幫紛紛建立會館,鼎盛時期,福州的會館達到60多個,成為獨特的人文景觀。位於倉前路與解放大橋交叉路口的安瀾會館久負盛名。會館建築坐南朝北,十分宏大,包括戲臺、天井、大殿、耳房、後樓等。「會館融合了福州古厝馬鞍牆和浙江古厝馬頭牆兩種地方風格,彙集了清朝閩浙能工巧匠的智慧,被稱為大陸福建省會各會館之冠。一進正殿單層挑高15米,為福州之最。」董加餘介紹。
「『安瀾』,有風平浪靜,海不揚波之意,是對在閩浙商平安往返、生意興旺的祈願。」董加余說。
董加余說,作為閩江畔的「古建築明珠」,安瀾會館見證了240多年來閩浙兩省的商貿往來,彌足珍貴。1992年,安瀾會館被列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升格為第七批福建省級文保單位。
在兩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安瀾會館飽經滄桑。1990年,安瀾會館作為「倉山區文化館」,成為周邊居民休閒、娛樂好去處。但此後,因年久失修,會館破損嚴重,一度被列為危房。
如今的安瀾會館,一來為文化展示區域,通過閩浙淵源、商旅史記、會館春秋、建築文化、千年商脈、浙人在茲和風雲浙商等七大板塊,深刻挖掘了閩浙兩省的地域聯繫、文化互鑒、商貿交往、會館故事等歷史背景,對新時代風雲浙商的事蹟進行了特色展示;二來為八閩浙商政治生活館。
會館裡有福州現存最大的古戲臺,除了日常的傳統民樂演繹外,這裡還是「文旅融合 非遺進景區」福建芳華越劇院的駐點演出場地,不定期開展精彩的越劇折子戲專場演出。
福州現存最大古戲臺 煙台山安瀾會館重放異彩--福州日報
- 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