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福州日報報導,愛上一座城市有很多種方式,美食絕對算一種。22日,連江縣「世界漁都·連馬家宴」一縣一桌菜發佈會舉行,17道融山海之味的菜品揭開面紗,彙聚成舌尖上的「連馬同源」,擦亮「世界漁都」城市品牌名片,助力福州申創「世界美食之都」。
首發儀式現場,「連馬家宴」菜單亮相:龍鬚菜沙拉、醬脆海蜇、丁香魚拼蝦皮凍、核桃小魚酥等前菜四小碟,以及香油筆架、清蒸大黃魚、漁都八鮮、錦繡紅蟳飯、魚丸肉燕湯、帶魚海帶卷、紅湯糟雞線麵、上湯海帶苗等菜品,讓人垂涎欲滴。
始於尋味,成於文化,這些菜品的名字亦暗藏玄機。「同鄉共海物阜豐」、「擱筆猶看山外山」、「黃花逐浪鄉愁寄」、「山海交融一壇鮮」、「兩岸同源映丹心」、「連馬同心代代連」、「一帶一路連世界」……伴隨著現場工作人員的精彩解說,每道菜背後的故事生動展現在食客面前,讓嘉賓們在品嘗連江山海風味的同時,品味背後的文化。
活動現場,中國烹飪大師、福州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偉傑表示:「連江是世界漁都,水產品豐富且品質上乘,我們以連江特色食材為核心,融入連江、馬祖兩地元素,經由專業廚師團隊在傳統閩菜烹飪手法上進行創新,用美食展示『十八度.海正鮮』的連江滋味,打造出守正創新的山海佳宴、別具一格的連馬家宴。」
據悉,「連馬家宴」由福州、連江名廚鄉廚團隊打造,耗時一個月、歷經多輪調整,在傳統閩菜的基礎上融合當代烹飪手法和藝術擺盤,呈現出新時代的連江風味、閩菜風貌。
借由宴席這種表達方式,一道道菜的背後實則是一個個連馬融合的鄉愁故事。
先從食材上來看,「連馬家宴」精心挑選了被譽為「鄉愁魚」的大黃魚、「相思魚」的丁香魚、見證兩岸情誼的魚丸肉燕,以及連馬兩地酒宴必備的鮑魚、紅蟳、帶魚、縊蟶等。「連江與馬祖一水之隔,飲食習慣相同,飲食文化相通,以美食作為橋樑,跨越海峽,在味蕾中喚起的是過往回憶。」廚師團隊主創成員、連江禦禧酒店總廚林忠棋說。
再從菜品傳承創新上說開,如香油筆架是連江、馬祖一帶特有的貝殼海鮮,連江黃岐古稱里山,馬祖古稱外山,兩地中間的海灣稱為馬祖澳,一道「筆架」,不願相隔,折射的是裡山外山、山山不斷的情誼;在20世紀80年代,連江黃岐漁民便以捕獲的大黃魚換取馬祖鄉親的香皂、牙膏等生活用品,大黃魚成了兩岸漁民在特殊年代鄉情的見證,清蒸大黃魚菜品由此而生……。
「連馬家宴」山海佳餚十七道 福馬共此「食」--福州日報
- 202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