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連鎖餐飲的迷思

  • 2024-01-24

    麥當勞進駐馬祖喊停,對馬祖是喜是憂尚難定論,工業化大量生產在國際連鎖上的定義是便宜方便的食物,跟美食、跟特色、跟在地都沒有很直接的關連。麥當勞加入馬祖可能會有一種地方發展的指標意義,但能不能成局最終是在商言商,現階段對馬祖而言,麥當勞展店計畫受阻是人流考量,或許在地鄉親可能會感到失望,但就馬祖以發展特色觀光角度來看,有沒有麥當勞其實也沒那麼重要。

    最近幾年,對全球第一大速食連鎖企業麥當勞來說並不容易,在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下,麥當勞成了美國糖尿病與肥胖症的代罪羔羊,金融海嘯迫使消費者減少外食,也讓業績雪上加霜。在美國麥當勞一般都是勞動階級的飲食,貧窮移民是其最大的消費族群,許多美國人根本就不到麥當勞消費。

    麥當勞也在幾年前全面退出亞洲的經營,台灣的麥當勞於2017年由美國母公司直營改為特許經營,完成股權轉讓後,經營台灣麥當勞的公司更名為「和德昌」,只是繼續以麥當勞為品牌。麥當勞在中國大陸以及港澳地區所有業務也由央企中國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股份、中信資本等子公司持有的「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運營管理,該公司也是麥當勞在美國以外最大規模的特許經營商。

    馬祖積極申請慢城認證,發展在地特色觀光,希望爭取麥當勞的加入是讓在地鄉親有更多元選擇,對外來觀光客而言,麥當勞絕對不會是來馬祖飲食首選。當年推動慢食運動的義大利人卡爾洛‧佩特里尼,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對抗日益盛行的速食文化,希望提倡維持每個生態區的飲食文化,使用在地相關的蔬果,促進當地漁牧業及農業。

    麥當勞這幾年在美國面對的強大對手,同樣是速食文化的奇波雷,餐廳的服務方式,其實就是墨西哥捲餅版的Subway餐廳,就是堅持新鮮、當令、當地食材,現場烹調,強調高品質的「fine dining」(精緻飲食)和「food with integrity」(良心食品),而不是使用冷凍加工食品再加熱的傳統速食業模式,又能維持平均一份餐點只要七美元的低價,正中愈來愈重視健康的美國年輕消費者需求。

    工業化的速食產品,或是簡單方便的微波食品,或許是某些國家社會的趨勢,但卻與我們近年來推動的食農教育有所不同,我們希望孩子認識原始的食材,知道每一個食物都得來不易,珍惜土地中辛勤耕種的每一粒米,懂得品嘗真實食物的美味,最好能運用在地食材,突顯在地特色並透過教育傳承。

    金門第一家麥當勞在去年開幕,全國目前只剩馬祖是唯一沒有麥當勞的縣市,也許是因為這樣讓地區鄉親有些失落感,然而就觀光發展角度而言,馬祖更需要的是在地傳統飲食的精緻化,讓原本馬祖家家戶戶的媽媽味道成為吸引外來觀光客的在地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