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1(聯合新聞網報導)台灣海邊垃圾清不勝清,離島金門更首當其衝,長年飽受海漂垃圾之苦,政府雖投入大筆預算清理海漂垃圾,但清了又堆滿,被批有如打水漂,效益不彰。國民黨立委陳玉珍直言,減少海漂垃圾關鍵是源頭管理,以金門為例,目前兩岸關係緊繃、缺乏對話,一直無法協商環境管理的具體行動,未來兩岸應對話、行動,金門海廢難題才有解。
金門海漂垃圾更是棘手,且無奇不有,包含供桌、神主牌、棺材、廢棄漁船、情趣用品都有,環保局統計,每年沿岸海漂垃圾達4、500噸,東北季風時期尤其嚴重,年處理費用高達1千萬。
金門白淨的海岸線是觀光賣點,曾有人在金門東北角船型堡附近空拍,目擊長約200公尺保麗龍河,縣府判斷是大陸福建及廈門沿岸箱網養殖使用的保麗龍,隨海流漂來,曾協商陸方落實汙染管制,但效果有限。
金門縣環保局科長黃杏玲說,大陸海漂垃圾千奇百怪,廢棄保麗龍所最為困擾,2020年有全球第一台移動式海廢保麗龍減容櫃,將海廢保麗龍處理後運到台灣,回收製成鍵盤與滑鼠產品,但處理成本偏高。去年引進全國第一套冷壓減容設施,提升海廢保麗龍處理量。她說,金門岸邊曾漂來300多個橘色大型浮筒,推測是對岸工程裝備損壞、脫落。
陳玉珍說,近期曾與環境部討論,盼將來自對岸的海漂垃圾送回,卻不見官方採取行動,兩岸缺乏對話,期盼未來能重啟交流,海漂垃處理才可望解套。
海保署副署長宋欣真說,海保署2020年起投資1.2億元執行向海致敬計畫,海漂垃圾由船隻打撈後攜回,也有潛海人員協助清除海底廢棄物,共清除7134.5公噸海漂、海底垃圾。
金門海廢未減 立委建議兩岸對話,源頭管理--聯合新聞網
-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