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人間福報報導)日本福島核電廠含氚核廢水今年8月起排放入海,迄今已排放完畢3波含氚核廢水,核安會建置「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公布海域監測與一周擴散預警,但立委批評,該平台不僅難用、資訊不完善,甚至含氚核廢水所含的9種放射性物種,還少監測碳-14跟碘129等2種,質疑核安會僅交差了事,要求納入完善監測;核安會則坦言,目前沒有監測碳-14跟碘129的能力。
立委鄭麗文問,含氚核廢水所含的放射性物質共9種,但核安會卻僅監測7種,獨漏碳-14及碘129,要求納入完善監測。
核安會主委陳東陽表示,核廢水經ALPS系統過濾後,僅氚及碳-14等2種無法被過濾,碳-14排到海中後,其濃度就低於日本安全標準的十分之一,而氚是稀釋後再排入海,因此主要觀察氚的量能,目前在金門馬祖、黑潮流域等都有進行檢測。
輻射中心表示,日本是事故國,放射性核種能量度高,但台灣離日本海域2000公里,量測出的放射性物種濃度結果都小於最低可測值,「不管監測頻率多頻繁都測不到」;若要將碳-14及碘129則還需要建立這個能力,「目前沒有這個能力」,盼委員多支持經費讓核安會有能力建置監測設備。
核廢水監測不完善? 核安會:目前無監測碳-14、碘129能力--人間福報
- 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