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福州晚報報導,閩侯縣青口鎮大義村是一個集自然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村落。唐朝開元年間,元帥衛總兵路過此地,看見男女有別,長幼有序,故稱之為「大義」。大義榮繡陳氏祠堂,氣派恢宏,藍韻青漪,名聞閩侯七裡,譽冠閩省榕城。祠中有聯道出它的不俗形勝:面對吉山,文筆金奎羅列左右;背臨石鼓,鼇峰虎岫拱立東西。
肇出固始 七裡名門
大義榮繡陳氏始祖陳檄,出自河南固始世家。唐末,陳檄為避「廣明之亂」,從河南固始隨王潮三兄弟入閩。唐中和五年(885年),他因輔佐閩王有功,官至太尉大都督節度使、左武衛上將軍等官職,封推臣奉國公,閩王把侄女賜配陳檄,封楚國夫人,賜第城南,食邑大義。陳檄長子陳令鎔官至大中大夫,封潁川開國伯,肇遷大義。明代,大義陳氏文風鼎盛,自陳叔剛兄弟開始,四世出九進士,個個官聲顯赫,世稱「九條金帶」;之後,還出了陳價夫、陳薦夫兩兄弟才子,被世人稱為「八閩二才子」,陳氏也因而成為七裡名門望族。
祠堂坐西朝東,正面寬13米,進深38米,總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正面大門上方為楷書陰刻「榮繡陳氏祠堂」青石祠匾,系林則徐曾孫林炳章所書。外形保留青磚壘牆,四周風火牆。兩尊雄雌石獅高踞中堂大門兩邊,栩栩如生。
前後三進,磚木結構。前兩進相連,抬梁式木構架,歇山頂。後殿右側的文昌閣為明代建築,雙層樓閣式全木結構,九脊頂。閣的前面為明代建的門亭,面闊三間,硬山頂。
這座祠堂門額題為「榮繡陳氏祠堂」,金黃大字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醒目。據說在宋寶慶中,族人、顯謨閣待制知福建路安撫使陳塏還鄉祭祖,祭詞有「榮哉此行,何殊晝繡」之句,鄉人取上句首字和下句末字而名之,立「榮繡坊」於今福莆古道綠榕橋頭。
因「榮繡」蘊意雅致,富有文化內涵,鄉人極為自豪,曾一度將西集裡改稱榮繡裡。因此在明代建祠時,族人取「榮繡」命祠名,以顯殊榮。而今這裡古榕遮陰,花木流綠,只惜榮繡坊已圮,令人歎惋。
九條金帶 聲冠閩省
大義歷史悠久,地靈人傑,山川競秀,群山環繞;攀登山頂,錦繡風貌,款款入簾。傳說有「石鼓響,金雞鳴,應是鄉中科第興盛時」。
在大義榮繡陳氏祠堂大廳正中,上方懸掛名相張居正手書的「博雅茂正」匾額和「四世九登黃甲,一門八授豸冠」的楹聯,昭示著這座祠堂不同凡響的身世。祠堂正堂廳內懸掛著「翰林」、「世禦史」、「世進士」、「父子三進士」、「同宴瓊林」等禦賜古匾,其背後均流傳一段段光宗耀祖的故事。祠堂內還保存著一塊明正德六年由皇帝頒發的聖旨石碑。
名著閩中的「九條金帶」,一門顯貴,聲冠閩省。在明朝從永樂辛醜至隆慶戌辰約150年,有陳叔剛、陳叔紹、陳煒、陳烓、陳墀、陳達、陳暹、陳朝鎣、陳朝鐵等9位進士,其中8人官居四品以上。他們身著紫袍,腰束金帶,世稱「榮繡陳氏九條金帶」,曾有68道聖旨予以褒揚。
博雅茂正—閩侯青口榮繡陳氏祠堂-福州晚報
- 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