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漢如玉石頭心—石匠林金星/劉枝蓮

  • 2023-10-30

多年以後,我站在牛角灣「老屋新船」面前,準會想起石匠林金星砌石牆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當時,他說了三個關於他與死亡擦身而過的故事,故事與他從事的工作有關。林金星身材壯碩,高個,有畫家木心那般直擊靈魂的眼神,但他不是那種拿老子說故事的舊式文人,也不是那種拿戰爭說故事的舊式武夫,他是一名石匠,在砸石爆破中與出生入死大戰幾回合,不是普通的人。若就1980年代大陸連江,男士們「帶派」穿法,穿著很正式西裝,外面套上皮風衣,並將風衣領口豎立,那麼年輕時林金星,挺帥的。

林金星在1956年,出生在福建連江縣苔菉鎮的苔菉村,這是極普通的農家。三個兄弟,排行三,林金星因家貧讀不起書,所以長成半大年紀,在十三、四歲就參與勞力市場,靠「扛石」討生活。到了十八、九歲時,父親就送他去同村周祖華做了學徒。那個年代送去做學徒,是貧窮農家孩子的出路,學一門技術以後也有個去處。那時做學徒一毛錢也沒有地。林金星說:「彷彿前世的記憶,他五、六歲,便從附近駐軍拾得鐵片當起鏨子、石頭當榔頭,有模有樣地,噹…噹噹,只要砸出雪飛般的石片,他的心就安定了。」其實,他在黃葉紛飛的「扛石」歲月中,已經自學了石匠砸磨的手技。

周祖華時年24歲,他已是鎮上知名匠人,匠幫中七—八人是他的學徒。周祖華講究理論與行規,比如:「行儂厝裡,看儂三款面」,大意是踏進東家主門檻,東家主會從三個面向認識你。他的「三款」行規,不說大話、不爬過牆(不搶同行半途的工作)、不藉機偷工。一年後,林金星通過「砌門扛」、「起角石」的技藝,成為村內被認可的石匠。他似頑固的老兵,固守自己陣地。

二年後,他從學徒進升師傅,日薪從八毛錢調升三塊錢,投入石匠吳國平麾下,成為「匠幫」的師傅。林金星說:「石匠砸磨石頭,可能砸了幾十下,石頭上連一條縫隙都沒有,但在他放棄的前的那一下,石頭斷裂為兩半。」是的,把石頭劈成兩半的不是最後那一下,而是先前的每一次敲擊。「天下無難事,唯有心專注」他說。

這位年輕少年憑著聰明機智、機警靈活的性格,林金星很快進入更多人視線。1980年他已經有了自己「匠幫」並斜槓冷凍事業。他說:他從不忘記自己是匠人,如常帶人構工、打石,冷凍事業交給別人處理,即便經歷過生死一瞬間,不忘初衷。他說,一次在爆破中,因為雷管雷芯太短、基地積水,在扔出雷管瞬間山崩地裂、火花四濺,在煙霧瀰漫中,他灰土的臉起身,嚇壞一堆人。一次,將巨石劈成二半,抽鏨子瞬間,巨石不如預期外倒,他的身體正在二塊巨石,夾縫中,剎那間,一隻手抓住他。

第三次確認師徒關係,他師學林乃義曉習建築墓園建造。林金星說:「黃岐鎮出現一位非常聰明的人,他推翻了進幾十年,鄉間墓地單一型式,回歸到傳統墓地建造規模。」是的,林乃義他抓住善良人們相信,陰間宛如人世間的延續,為讓亡者能延續與配偶共居的想像,對建造地下墓園有了期待,林乃義火紅了。「他拍我的肩膀說『你來』」林金星說出那段與林乃義偶遇,幾十年過了,記憶一樣甜蜜。林金星說,那是沒有畫設計圖的年代,他在建造墓地前,先帶東家主去看鄰近墳墓,透過他們表情判斷東家主想要墳墓型式,比如:觀音臉(瘦長型)、彌勒肚(圓判型)。我聽到以觀音菩薩、彌勒佛,為民間墳墓命名,有意思,但我沒有深究來處。

在牛角村牛角壁上,有一棟青色石塊推疊的石頭屋,火爐而上飄出煙囪,立體的紅色屋脊,吸引我的目光很久了。幾經打聽,是林金星2008年登島來首次砌牆造瓦工程、2010年梅石村「旭園」首席石匠,除二棟主屋石砌出自他的手作,庭院圍牆百里,從擇選、敲石、砌石所有工序,都是他獨立完成。隔不久,津沙村幾棟民居、西尾廟宇:::都見到林金星的身影。林金星說:「垒牆靠臼頭、批灰靠接頭」(方言)1大抵指職人技術純熟與否。時光悄然行至,林金星從大陸連江來到馬祖島,已經十幾個年頭,他經手砌築建造的石頭屋有十餘棟。林金星2015年取得馬祖籍身分,是連結1960年代以降,首批有譜系來處的石匠。「講究建造節奏、重視傳承技藝,石匠、瓦匠都在行,是這個行業傳統技藝的翹楚者」與他經年合作禾安嘉營造負責人陳金程,這般說。

2022年林金星來到海老屋砌後院的牆,一堆不規則的石頭,把玩在他手中如紙雕般輕巧,他替每塊石頭修剪後,擺放了適當角度、熟悉的位置,建築獨特情感與語言就出來了。一位「稱好」的石匠,首先是創造一個空間讓人進入詩意狀態。專業建築師無法畫出每塊石頭擺放的位置,以及「門頭」的弧度,馬祖石頭屋之美,匠人們手作技藝,是幕後的無影手。

石匠所擁有的工具只不個是一把鐵錘和幾個鑿子,但他們鏨出的石頭的精華,銑出勾縫最靚,風土建築幾百年之所流傳下來,靠的師徒口語相傳以及匠人技藝養成。林金星是繼1960年在地匠師之後,身分認定的馬祖,手作技藝的翹楚者。

(本文收錄作者即將出版《潮間—我的石頭屋》手藝者—職人的歲月。

1在地方言:大約原意是「砌石牆看起頭(垂直)、粉泥看接頭完美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