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東引一般民眾生活中所產生的污水都已完成污水下水道接管,但是軍方營區污水下水道普及率仍有待提升。為提升居住環境品質與東湧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連江縣環境資源局、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雙方突破傳統工程發包框架,由東指部委託環資局代辦執行營區生活污水改善處理工程,以期發揮最大的建設效益,共創優良生活品質。
環資局指出,東湧水庫是東引鄉重要水源,占水源比例37%,由於水庫庫容小、運轉率低,加上上游集水區污染源流入庫區,使東湧水庫長期呈現優養化狀態。依據行政院環境部110年至111年監測資料,東湧水庫在48次採樣中,全部呈現優養狀態,水庫水體優養化將使得淨水場需添加更多藥物處理,長期飲用恐對人體有影響。環資局在經過多次現勘調查後,勘定集水區內18處點源污染後,排除已納管進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的2處聚落,決定針對其餘污染辦理雨污分流工程,並擬定短、中、長期治理對策。
111年環資局向經濟部水利署申請補助辦理「馬祖地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第十一標)」工程,針對東湧運動公園周邊污水先行辦理雨污分流工程,先行接管4處點源污染,沿東湧水庫東側污水下水道管線繞流排放。今年(112年)環資局再向經濟部水利署申請補助辦理「東湧水庫集水區雨污分流工程」,沿台電馬祖區營業處東引服務所前方燈塔路辦理污水接管及截流,針對6處點源污染先行辦理繞流排放。由於繞流排放屬短期策略,中、長期必須自主建立水質淨化設施,避免污染入海影響海域環境。
環資局說明,由於前述列管之點源污染有將近8成屬於東指部之營區,這些營區不在公共污水下水道之接管對象內,各營區所自設的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由於法規未管制氮、磷等營養鹽,因此放流水雖能符合法規標準,但進入水庫後卻成為水庫水體優養化的來源。為加強與東指部合作,歷經近2年協商,東指部自112年起將生活污水改善處理工程經費採委託環資局代辦方式,雙方並簽署代辦協議書,將經費委由環資局統籌經濟部水利署的補助款,採取整體規劃設計、統一發包方式,此創新合作辦理水處理工程的方式可謂為全臺首例。
環資局表示,目前「東湧水庫集水區雨污分流工程」及第一階段的「東指部生活污水改善處理工程」均已開工,後續中期策略,環資局已規劃辦理「東湧水庫集水區水質淨化設施工程」,在軍營的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後端增設多層複合濾料水質淨化系統(Multi-Soil-Layering system,MSL)加以去氮、除磷,減少流入水庫的氮、磷等營養鹽,這項技術環資局已在南竿地區勝利、津沙及儲水澳水庫有成功經驗,本次導入東引地區,希冀結合軍方及環資局的能量跨界整合改善東湧水庫的優養化問題。
此外,環資局同時也在東湧運動公園前,規劃一處水質淨化設施,並向前瞻建設「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申請補助經費,預計114年執行。預計各項工程於114年完工後,東湧水庫入流總磷負荷量可由目前每年560公斤降低至每年145公斤,削減約7成的營養鹽進入水庫,長期策略將針對集水區其他6處點源污染辦理輔導與改善,最終目標為東湧水庫脫離優養行列,達到普養狀態,真正改善東引地區飲用水水質,確保優質的飲用水及水域環境。
東指部生活污水改善處理工程 今年起委託環資局代辦執行
- 2023-10-14
東引軍方營區生活污水改善處理工程,今年起委託連江縣環資局代辦執行,指揮官林主典少將、連江縣環資局長陳忠義代表雙方簽署協議書,攜手合作促進建設效益。(圖:縣府環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