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報報導】,今年是長樂建縣1400週年,和平街是長樂的「千年府第街」,獨特的建築風格、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山水相映的景色在此交融。
作為長樂和平街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平街一期改造工程(汾陽溪兩岸景觀提升工程)是長樂區重點打造的項目之一,該工程基本完工,再現長樂版「清明上河圖」。
修復古建築是工程的一大難點,受現場條件制約因素多,只能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繡花」式改造。施工方工作人員介紹,保護和修復改造過程中,堅持「拯救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既要保留相關建築和街區固有的歷史風貌,又要古為今用,通過修復中的技術創新,賦予現代城市網路服務功能。目前,沿溪兩側的6棟古建築已全部修復完成,19棟新建築也已完工。
水是街區靈動的元素、活的靈魂。為解決汾陽溪平時水量少,天晴時易乾涸的問題,汾陽溪即將啟動生態補水工程,計畫從下洞江支流鼇頭溪引水入汾陽溪,形成常年「潺潺流水」的效果。
汾陽溪遠近聞名,歷代許多詩人歌頌過它。特別是長樂籍作家黃河浪的《故鄉的榕樹》編入教材以來,這條溪流更為人們所嚮往。最近,不少從外省來長樂任教的年輕人,徜徉在太平橋頭,觀看「故鄉的榕樹」。
長樂自古「枕山襟水,交通便利」,在汾陽溪兩岸,通達的交通促進了長樂的繁華,也孕育出「千年府第街」———和平街。具有獨特建築風格、濃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和平街得到了完善的保護,留住了鄉愁記憶。
長樂和平街東起東門兜,西至下櫓橋,是明清時期達官貴人和富商集聚地,留下了近百座的古建築。當時,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商人如織,是那個時期長樂最繁華的街市。
福建社科院歷史所原所長劉傳標研究表示,長樂和平街自南朝成集市,唐末隨王審知入閩的望族選擇在此定居生息。由此推算,和平街迄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長樂當之無愧的最古老街市。
近年來,長樂區不斷加大古厝保護和修繕力度,全力以赴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從一座座古建築的多樣性保護,到全區層面「全域推進、分類保護、活化利用、傳承弘揚」的保護策略,以和平街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為中心,進行多點開發、聯動發展,串聯周邊古厝,促進文旅經濟繁榮發展。
走讀福州/長樂版「清明上河圖」再現-福州晚報
- 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