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中央廣播電臺報導,針對外界稱因為補助進口造成國產豬占有率降至8成,農業部指出,今年養豬業面臨產業轉型過渡期,又有國際原物料上漲,為使國內養豬業度過轉型期、穩定國內豬肉價,因此農業部責成中央畜產會祭出短期進口措施,且國產豬肉也優先供應國內消費市場。
農業部表示,為提升養豬產業韌性,政府積極推動畜舍改建、減少環境污染,今年面臨產業轉型升級過渡期,農業部投入養豬百億基金計畫,補助養豬場改建豬舍等設施設備,陸續已有近3000場養豬場投入改善,由於畜舍改善時勢必減少飼養,因此造成國內毛豬在養量比去年同期減少5千多公噸,出現短期缺口。
農業部指出,今年3月起國際豬肉價格大漲,以致1到3月豬肉進口量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1,059公噸,減幅達37%。
農業部表示,4月起,國內毛豬拍賣價格受到進口豬肉大幅減少、國內毛豬供應不足等因素影響,各肉品市場毛豬拍賣價格大漲,一度飆漲超過每公斤100元,影響消費大眾的日常支出與消費需求。
農業部指出,為了讓國內養豬產業有時間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加上因應進口量和國內減養,並穩定國內豬肉價格,農業部責成中央畜產會透過「限時限量」豬肉進口獎勵措施,在今年5至9月以每公斤6元補助進口業者採購、倉儲、管銷等費用,目標獎勵數量5萬公噸,透過短期進口挹注儘速補足國內安全庫存量,並提供進口豬肉供加工使用,將國產豬肉優先供應國內消費市場所需。
農業部強調,除了責成中央畜產會專案進口,以及限時限量獎勵業者進口豬肉供加工使用,同時也協調台糖公司持續增加供應市場,使國內毛豬充分供應傳統民生消費通路,務求豬肉供應平穩無虞。
農業部:短期進口豬肉穩定價格 國產優先供市場-中央廣播電臺
- 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