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福州/「四知」家風 世澤綿長--永泰嵩口楊氏宗祠--福州晚報

  • 2023-09-19

 【本報訊】根據福州晚報報導,從永泰嵩口古鎮碼頭沿直街南行,越過樟梅公路,在進入網紅打卡點鶴形路入口前,左手邊有一座門頭並不顯眼的古建築。建築基礎為菱形石砌,規整平齊;門前三步如意踏跺,樸實大方;整石架設而成的門框,堅實厚重。門楣上鑲嵌石匾,上書「楊氏宗祠」,左右小門楣書「入孝」、「出悌」。少有人知道,這是一座能體現嵩口古鎮歷史及人文特色的重要建築。

 形制特殊 寓意深刻

 從左邊小門進入後,抬頭就是雙菱軒廊式穹頂,軒梁之下均設有雕刻精美的垂花柱,造型為盛開的蓮花。正堂前的垂花柱則是繁複的四面立體透雕,主體是八仙群像。正廳的軒廊穹頂拱板則均為鏤空雕,花型抽象簡單而整齊劃一,頗有規模,顯示出一種整體美、陣勢美。

 正堂之上,太師壁兩邊屏柱頂端雕刻著一對色彩鮮豔、展翅欲飛的鳳凰,形象飽滿,栩栩如生。屋頂梁架為四梁扛井結構,應為當年的建築原件,而樑柱之間的牛腿斜撐造型卻顯得十分簡單,這或許是原件被盜後補做的,令人感歎傳統工藝的失傳。

 兩廂回廊上部的構造很奇特,為永泰縣內罕見的雙層屋簷、雙層女兒牆。雙簷間,似有一層樓閣,實為山牆。在女兒牆的垛口,上部繪有自鳴鐘,應為當年最先進的西洋機巧之物,鐘面指標指向吉時良辰,並墨書「湖光山色映樓臺」、「西園翰墨」、「東壁圖書」等文字。下層的垛口彩繪為「竹鹿」、「松鶴」等,均是品行高潔之物,寓意「六合同春」、「松鶴延年」。

 這些建築形制很有特色。太師壁上高懸紅日,既是寓意楊家歷史上曾經出過「天子」,更是教育子孫後代處世為人必須光明正大、胸懷坦蕩。鳳凰的雕飾寓意楊家曾經出過多位皇后,也體現楊氏家族對女性的尊重。

 根據修撰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楊氏族譜,嵩口楊家來自弘農楊氏。弘農楊氏在東漢出了一個名臣楊震。他為官正直,清正廉潔。有一次他推舉的王密任昌邑縣長,晚上去客舍看望楊震,送金十斤。楊震說:「老朋友知道你,你為什麼不知道老朋友呢?」王密說:「現在是深夜,沒有人會知道。」楊震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離開。這「四知」是著名的廉政故事。

 因此,雖然此祠堂至今才有120年歷史,其家族的發展卻與嵩口鎮有著同樣古老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