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的逐疫之神—五位靈公(下)/劉枝蓮

  • 2023-09-19
桃園八德龍山寺門面是參照牛角牛封境

桃園八德龍山寺門面是參照牛角牛封境

馬祖南竿牛角牛封境

馬祖南竿牛角牛封境

 (續昨)續後:遷徙

 龍山寺,位于長樂市潭頭鎮(文石村)龍山之巔(註1),有「吳航第八龍」。龍山寺寺院出入口,有漢傳佛教的輪寶紋的圖騰,歸屬漢傳佛教的寺院,始建於明朝。清朝曾因兵變而毀,在乾隆、道光年間再興土木,多由民間募集重修。大陸文革期間,寺廟遭嚴重破壞,改革開放期間,文石、曹珠、汶上、菊墰等13個村祖眾募資修建。

 馬祖列島古屬福州管轄,居民多來自福建沿海,尤是馬祖牛角村民多數來自潭頭鎮曹珠、二劉、文石村等漁村,屬福州民系。牛角村劉氏家族(劉寶明的舊居)是潭頭鎮人,祖上為捕魚為生計,遷徙馬祖島,為求平安,帶著五位靈公的香火同來,供在民居。

 1975年,馬祖牛角村民建廟,將供在劉氏民居,龍山寺五靈公香火迎入,並奉為主神。多年之後,為解決祭祀空間受限,2008年新廟落成,以「牛峰境五靈公」命名。1960年代,馬祖牛角鄉親移至桃園八德定居,建立八德龍山寺。2019年1月為溯根的來處,時任廟管會決議,仿照牛峰境五靈公廟外觀為意象,完成重建新廟,舉行安座儀式。同年6月返鄉謁祖。

 潭頭鎮龍山寺五靈公的分靈,從馬祖島牛角村,再隨信眾的遷徙潮,從牛角村到桃園八德,那是1974年的年曆。從此,福建省泉州城五秀才,捨身救人,有人格轉神的故事,一一被固守。人們相信帝爺護佑信眾的初心,似海情深,成就了塵世間萬千美麗的歲月靜好,享千億年香火祭祀。

 文後 

 還原歷史故事,以宏揚救世濟人

 由於歷史與環境的種種原因,有關五位靈公信仰起源與傳說很多,名稱也各異,道教界為此爭論不休,合起說來,比較對立的議論,分為二種:

 一、 人轉神論:五位書生張、鍾、劉、史、趙,在福州府投井試毒、捨身救人,居民感念其情義,建廟祀奉。

 二、 收買惡鬼說:福州龍潭角出五怪,這五怪由水猴、水鳥、蛤蚌、鱸魚、水蛙變成的,祂們不時上岸作怪,散布瘟疫,人們因恐慌,建廟祀奉,用香火紙錢供奉,祈求祂們不要作惡,以保鄉里平安。

 三、 綜以上兩種對立說法,福州道教協會在2002年,邀請專家學者(註2),就歷史文獻、碑文(註3)以及田野調查〈訪談〉達成人轉神論、五位書生捨身救人的共識。

 四、 釐清

 (一)五位舉人上京赴考,投宿客棧(民宅)

 (二)名字的謬誤

 顯靈公張元伯。應靈公鍾士秀〈有稱鍾師秀〉。宣靈公劉元達〈有稱劉仁杰〉。揚靈公史文業〈有稱史文杰〉。振靈公趙公明。

 (三)五靈公廟神位(與臉色)

 (A)五神通之說:何求撰《閩都別記》中說:台江前皆寧靜,自宋入元朝,有五怪水猴、水鳥、蛤蚌、鱸魚、水蛙群聚在望北台下龍潭窟,后變為五神通,臉分五色,其中多一眼,衣亦穿五色,皆戴金冠,行毒布病,傳染瘟疫,民眾懾于祂們,為免其災難,遂于江濱建廟。

 (B) 張帝居中,頭戴帝王冠帽,臉色為金色〈三眼金臉〉、鍾士秀臉色為青色、劉元達臉色為黃色〈毒斑〉、史文業臉色為紅色、趙公明〈黑臉雞嘴〉臉色為黑色。

 五、 資料來源

 (一)文獻探討,尤其是福州道教協會舉辦福州五靈公信仰文化學術研討會。

 (二)口述歷史,透過耆老「五通」、「五帝」之界說。

 (三)根據以上試圖以合於當代的現狀,還原歷史故事,以宏揚救世濟人核心價值,維護人性良善。

 第一次神轎核稿-日期:110年3月6日(週六)

 第二次神轎核稿-日期:110年10月29日

 (註1)文石村位處閩江口南岸,有馬、牛、龍、豹、蛇、獅六山盤旋,龍山寺立于龍山的山巔。

 (註2)2002年福建道教協會分別4月在雙溪庵召開「福建地區五靈公信仰文化學術研討會」5月在常樂漳港龍角峰與金峰沙合堂兩個會場分別召開學術研討會。

 (註3)福建省藝術研究所劉湘如教授發現1801年「英靈正氣」牌匾,說明先祖祭祀五靈公,是紀念五位書生捨生忘死的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