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報報導】位於連江縣馬鼻鎮浮曦村的紅樹林鬱鬱蔥蔥,灘塗上的約10萬隻紅蟳又大又肥,搶「鮮」上市。
馬鼻鎮依山傍海,擁有75110畝灘塗,是福州灘塗面積最大的鄉鎮。今年入選了福建省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名單。漫步浮曦村,228國道穿村而過,新房林立,幸福院、文體公園、衛生所等配套齊全,保留了浮曦金厝等一批明清古厝,呈現宜居新貌。
「目前正是紅蟳大量上市的時節,公蟳肉肥,母蟳膏多,滋味鮮美,捕撈期可以持續到過年以後。」拎起沉甸甸的籠網,浮曦村村民許耀忠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據瞭解,這批養在紅樹林中的紅蟳約10萬隻,個頭最大的能達到350克。村民許肇祥告訴記者,浮曦村背靠羅源灣,近岸淺海地勢平緩,灘塗土質為黑褐色泥質土,微生物藻類浮游生物豐富,最適合紅蟳生長。「浮曦村紅樹林紅蟳膏多肉肥,蟹肉纖維細膩,味道清甜可口,在市場上一點也不愁銷路。」許肇祥說。
灘塗是濕地類型中的一種,而紅樹林是濕地木本植物群落,在淨化海水、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著「海岸衛士」美譽。為此,馬鼻鎮通過種植紅樹林的海岸修復模式,在浮曦村等鄉村探索「灘塗上面種植紅樹林、灘塗表面養殖貝與蟹、灘塗下面養殖底棲魚類」的立體化水上農林牧場,促進漁民增產增收。談起試養紅樹林紅蟳帶來的效益,浮曦村黨支部書記許梁表示,紅樹林的生態功能提升了這裡魚蝦蟹貝的品質,而生物資源的豐富也有助於紅樹林生態系統的保護。
「我們目前正在打造「4+1」產業:大力發展海上養殖業,利用4500畝的淺海及灘塗,培育蚶、蟶、螺、跳跳魚、章魚、魷魚、墨魚、海帶、紫菜、牡蠣、梭子蟹等;打造紅樹林灘塗紅蟳養殖體驗基地;打造灘塗泥橇體驗基地;打造炮臺山龍眼採摘園以及露營基地。」許梁說。
浮曦村還發展鄉村旅遊業:在海邊,建設紅樹林濕地生態公園、海上浮道等;在山裡,建設集觀海、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炮臺山文化園;在村裡,計畫利用舊街沿路明清古厝,打造民宿與文創場所。
既要添新景,也要留鄉愁。許梁介紹,浮曦村文化豐富,以福建省級非遺項目泥橇最具代表。
記者看到,漁民腳下的泥橇是一塊前端翹起、形似雪橇的木板,中間有扶手,長約2米,寬約20釐米,高約55釐米,比普通自行車稍長。泥橇是當地漁民的趕海工具,在灘塗滑行的時速可達20公里。
記者瞭解到,為了留住鄉愁,傳承非遺文化,馬鼻鎮擬打造福建省級非遺灘塗泥橇製作工藝展陳館,打響以泥橇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品牌,並與濱海旅遊相結合推出灘塗泥橇體驗遊等。
為加快鄉村振興,浮曦村等各鄉村還從「單打獨鬥」邁向「組團發展」。馬鼻鎮整合全鎮15個鄉村的山海資源,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業,推動農旅融合、文旅融合,將村前村油菜花、浮曦村紅樹林、辰山村山與海野奢露營基地、貴峰村滕川滑翔傘基地等串點成線,打造精品旅遊線路,繪就一幅「富村山居圖」。
走讀福州/連江馬鼻鎮浮曦村水上建立農林牧場-福州晚報
-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