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福州晚報報導,千百年來,絲綢之路是一條連接東西方的重要貿易路線,架起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地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樑,強調著開放、合作、包容、互利共贏和文明互鑒的價值觀。
翻開斑駁的史書,古老美麗的福清味迎面撲來。在這片土地上,福清人用勇毅書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兩度入閣的明代宰輔葉向高、中日文化交流使者隱元禪師、近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著名愛國僑領林紹良和林文鏡……無不是彪炳史冊的生動實例。
尊儒崇商的傳統,讓福清人有一種開放進取、冒險拼搏的格局,其中所蘊含的開拓精神,造就了福清人的開放包容胸懷。他們對於外部世界的新事物,往往有著“敢為天下先”的嘗試與接納熱情。到今天,豪放、開拓、寬容、吃苦耐勞成為福清人的代名詞。
作為明末著名政治家,葉向高與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艾儒略的交往中,展現出了自信、廣闊包容的開放的國際化視野。在結識利瑪竇之後,葉向高便對“西學”“西人”投以更大熱情,乃至一發不可收,誠如《楊淇園先生年譜》一書所言,“葉向高有德量,善遇西士……扶持甚力”。特別是葉向高在福州與艾儒略開展的三山論學,促進了中西先進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同樣,明末清初的隱元禪師東渡就是一次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冒險之旅。在日本,隱元禪師憑藉自己的深厚文化修養和聰明才智,不斷吸收消化儒釋道文化,並融會貫通,逐漸創立自己的宗派——黃檗宗。後來,隱元禪師的弟子即非禪師臨終遺言“對三寶伽藍媽祖同樣供奉”,這也說明黃檗文化蘊涵著一種開放包容的胸懷。
瀕海而居、向海而生,造就了海納萬川、博大包容的福清人群體性格。葉向高之後的200多年,祖籍福清的林則徐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曾與龔自珍、魏源等提倡經世致用之學,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制夷”。林則徐組織編譯的《四洲志》《華事夷言》《滑達爾各國律例》等,成為近代中國最早介紹外國的文獻,成為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視窗。從某種意義上,林則徐是絲路精神的代表性人物。
走讀福州/融行絲路 福清延續千年寶貴遺產--福州晚報
- 202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