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批核廢水排完  原能會:海水漁產檢測無異常--自由時報

  • 2023-09-13

 2023/09/12(自由時報報導)日本福島核一廠含氚廢水的第一階段排海作業,在10日告一段落。原能會表示,目前海水氚濃度為每公升千萬分之一貝克,遠低於儀器偵測極限;原能會期間共執行海水取樣分析14件,沿近海漁產檢測76件,均無輻射異常。日本第二階段排放最快9月底至10月上旬進行。

 日本在8月24日起啟動福島核一廠含氚廢水排海作業,經過多核種淨化裝置(ALPS)等處理的廢水,以大量海水稀釋後,氚濃度降到國家標準的四十分之一以下,再以海底管線排放到距離海岸約1公里的海中。

 期間原能會密切掌握日本源頭排放與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督資訊,每日提供未來7天擴散預報結果,並與農業部、海委會合作,完成排放期間台灣海域海水、漁獲物取樣分析,共執行海水氚及海水銫取樣分析14件,沿近海漁產氚及漁產銫檢測76件,均無輻射異常狀況。

 原能會每日預報結果顯示,目前日本排放含氚廢水擴散至距離福島第一核電廠100至200公里左右海域,其海水氚濃度為每公升千萬分之一貝克,遠低於儀器偵測極限。

本排放期間,原能會嚴密掌握日本源頭排放資訊,由東電公司每日取樣進行稀釋水中氚濃度分析結果顯示,排放水中氚濃度為每公升150至220貝克,符合日本排放實施計畫,氚濃度低於每公升1500貝克的限值。

 19天的排海作業中,日本東電、政府及福島縣均對核一廠周邊的海水和魚類進行濃度檢測,並未發現異狀。東電10日在作業完畢後,在距離核一廠3公里外的十個地點採樣檢測氚濃度,11日公布檢測結果,最大濃度為每公升約7.8貝克。日本政府規定,濃度若高於每公升700貝克,即必須立即停止排放,但採樣檢測結果均遠低於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