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福州/古驛道打造文旅新名片 晉安探尋古驛道活化新路--福州日報

  • 2023-09-10

 【本報訊】根據福州日報報導,福建山高嶺峻,古有「閩道更比蜀道難」之說。為給跋山涉水的學子、官差提供歇腳處,政府在沿線要衝設驛站、遞鋪,用於傳遞文書、接待官員和運送軍事物資等。

 古驛道既是交通線,也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記者從「福聚晉安 遇見古厝」——「福州古驛道」文史沙龍獲悉,福州正加強驛道文化研究、保護修復和活化利用,將古驛道變為文旅新名片。

 尋古-福州出省 曾有四大驛道

 閩都鄉學研究會理事、閩都文化志願者林強介紹,福州至宋代形成了完整的驛鋪制度,所謂「十裡一鋪,三十裡一驛」。當時,前往閩浙粵地區形成了4條省際驛道:福溫路、福甌路、福莆路、福延路。

 傳承-齊心守護 北嶺古道逢春

 「至今,晉安區仍保存著新店昇山、小北嶺、大北嶺、登雲、鱔溪等眾多古道遺跡。」晉安區地方文化研究會會長十九先生介紹,其中,大北嶺古驛道於1998年被確定為晉安區文保單位,自2007年以來歷經兩次修繕。

 古道的守護還有來自民間的支持。2016年起,民間志願者自發為大北嶺古道清掃、撿拾垃圾、修剪茅草、保護古亭等,參與志願者達兩三百名。2018年,經廣泛宣傳,該古道名聲大噪,每逢週末,登山的驢友、尋幽訪古的遊客絡繹不絕。

 與此同時,從森林公園至嶺頭的一段小北嶺古驛道也煥發新生。今年壽山鄉政府重新修復了古驛道,在沿線規劃建設桃枝嶺等4座公園,在公園內展示和驛道相關的名人史跡、詩詞楹聯等,同時在嶺頭集鎮利用郵政閒置樓與後院等打造公共空間,賡續綿延在古驛道、古集鎮中的悠長文脈。

 展望-尋「前世今生」挖掘驛道魅力

 為更好地保護宣傳福州驛道文化,當前,福州市、晉安區計畫編撰相關書籍,探尋驛道「前世今生」。

 文史沙龍上,市政協文史委編輯、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陳常飛介紹了市政協正在編撰的《福州古驛道史話》。他介紹,該書將以事件為單位梳理古驛道的脈絡,展示與其相關的線路變遷、沿線村落、史跡遺存、歷史故事和詩文作品等,計畫在今年出版。

 十九先生介紹,正在籌備中的《晉安古道》將初選有代表性的36條古道,分歷史文化、登山路線兩大部分,講述沿線文保單位、碑刻、摩崖石刻中蘊含的歷史文化,梳理打卡線路,邀請更多遊客開啟驛道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