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福州/長樂和平街:東南舟航城 千年府第街-福州晚報

  • 2023-08-30

【福州晚報報導】長樂自古「枕山襟水,交通便利」,通達的交通促生了長樂的繁華,也孕育出「千年府第街」-和平街。2023年,正值福州長樂建縣1400年,作為長樂的「千年府第街」,具有獨特建築風格、濃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和平街得到了完善的保護,留住了鄉愁記憶。

長樂和平街東起東門兜,西至下櫓橋,長約兩華裡,自古以來就是城關通往下長樂南北鄉片的必經之道,也是明清時期達官貴人和富商集聚地,留下了近百座的古建築。當時,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商人如織,為那個時期長樂最繁華的街市。

和平街內最負盛名的古建築當屬司馬第,建於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是明朝萬曆年間兵部侍郎、長樂人陳省的府第。陳省人尊之「少司馬」,其府第就稱為「司馬第」,司馬巷亦因司馬第而得名。保存下來的這座故居,如今部分幾經修葺,較好地還原了原始風貌。

和平街自古文風鼎盛。有人統計過,在和平街,歷史上曾經書齋、書院、書樓林立,負有盛名的有10所,世稱和平街「十書齋」。這裡除「東溪精舍」外,還有司馬裡的「翰林院」和「陳氏書齋」、汾陽溪東西兩岸的「角山書屋」、「苟有山房」,六平山下的「鹿畹軒」、「小有洞天」、「天地四方宇」等,都久負盛名。

曾經雲集街道兩側的老字型大小,一度隨著時代變遷而式微。如今,鼎昌糕餅店、寶宜樓金銀店、妙如軒照相館……這些陪伴了長樂幾代人衣食住行的老商鋪正逐漸重現昔日繁華。

修復保護和活化利用並重,讓古街重新煥發生機。長樂區在和平街內打造了長樂士紳文化館、吳航老城博物館等,進一步留存古建築的歷史記憶。其中,吳航老城博物館所在建築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曆清代重修,此番修復,是它的第三次「重生」。長樂士紳文化館設立5個展廳,以凝練的歷史筆觸繪製了一幅長樂從古至今的歷史圖卷,展現深植於長樂的海耕文化、筆耕文化、士紳文化,悠久綿長的文脈在這裡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