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福州晚報報導)一條海上絲綢之路,萬千非遺瑰寶。持續千年的海上絲路始發港,蘊藏著一段段動人的故事,成就了福清石竹山「夢文化」、南少林宗鶴拳、東張宋窯技藝等與海上絲路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借由海上絲路傳播到世界各地。
海絲非遺作為古代海上貿易的見證,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這些瑰寶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傳統工藝,為後世留下了歷史的「活字典」。
在福清海口,輕輕地咬上鬆脆可口、香酥垂涎的福清光餅,戚將軍英勇抗倭的畫面便會浮現在腦海裡;在東張,能與古窯遺址「親密接觸」,近距離瞭解古絲綢之路上的陶瓷製品,欣賞跨越千年的制瓷畫卷;在石竹山,拾階而上,蹬道蜿蜒,祈夢一場……石竹山被譽為「祈夢的發祥與傳承地」千餘年來,動人的祈夢故事以及百姓祈求仙君為民消災賜福的活動經久不衰,形成由祈夢、接春、九仙信仰組成的石竹山「夢文化」石竹山亦成為廣大福清籍海外遊子慰藉鄉思、夢圓故土的神往之地。
同樣成為海外鄉親嚮往之地的還有南少林宗鶴拳發源地——鏡洋鎮西邊村茶山自然村。
福清共擁有5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涵蓋民間習俗、傳統音樂、舞蹈、衣食住行、婚育壽喪、祭祀信仰、文體技藝等方面,蘊含十分豐富的人文內涵,不少與海絲文化息息相關。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傳,讓非遺瑰寶光彩奪目。目前,佾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宗鶴拳、新厝?鼓舞、石竹山祈夢習俗、詞明線戲被列入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海絲非遺如同一本打開的歷史書,帶領著我們回到古代的繁榮時代。非遺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承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智慧、技藝和傳統,也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石竹山「夢文化」、黃檗煎茶道、宗鶴拳、佾舞、南少林武術、閩劇等非遺借助絲路,讓一朵朵文化奇葩飄香世界。
結合非遺旅遊線路,福清在一都鎮東關寨、南嶺鎮食菜厝和新厝鎮江兜村,開發了傳統表演、民俗體驗、手工藝互動、非遺衍生品等特色專案,實現非遺元素與村落、景點、民宿有機融合,加速形成全域「文化+」「旅遊+」的非遺保護格局。
傳承弘揚非遺,離不開場所、陣地發揮的重要作用。福清打造了一批非遺展示館、非遺傳承示範基地、非遺傳習所等,並依託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設施開設非遺公益課堂,為廣大市民獻上豐盛的文化遺產大餐。
走讀福州/結合旅遊 福清非遺文化探秘--福州晚報
- 202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