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2(福州晚報報導)線麵也叫福面。「線」在福州話中與「壽」諧音,所以也被人稱為「長壽麵」,這也與中國傳統的「福壽文化」息息相關。
線麵以其「絲細如發、柔軟而韌、入湯不糊」聞名,而福州線麵又以閩侯縣埔前村的手工線麵最為有名。800多年來,「靠線麵吃線麵」成了埔前村人的真實生活寫照。
線麵製作工藝複雜,從麵粉變成一根根細麵,需要花費近10小時,需經過和麵、揉條、串面、牽面、拉麵、日曬、挽面等20道環節。為此,製麵村民的一天,始於每日淩晨2時。
「晾曬線麵,要充分掌握含水量,保留15%為分水嶺,即便沒有儀器,手藝人憑藉經驗也可熟練把握。我們村從事線麵製作的村民工齡至少都有20年。」埔前村黨支部書記鄭成林告訴記者,這些線麵技藝最早源自宋代,加上優質山泉水的加持,才有埔前線麵色澤潔白、線條細勻、質地柔潤等特點。
手工線麵的製作要靠天吃飯,晾曬要挑天氣,十分講究適宜的溫度與濕度,一年算下來,總生產天數僅230天左右。對此,埔前村兩委於去年通過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模式,成立了閩侯縣閩食福農業專業合作社,並在村集體入股的福州天一佑嶼公司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室內線麵加工標準廠房,在保障衛生的同時,下雨天也能生產加工線麵。
在村內一處名為「大秋小秋的院子」的老宅裡,一到晚上就熱鬧非凡,一對來自閩侯廷坪鄉的姐妹花「大秋」「小秋」通過抖音直播間推銷線麵。而她們正是埔前村推動「郊遊埔前,必吃線麵」文旅品牌的重要一環。
同時,埔前村借助位於福州半小時生活圈的便利,招商入駐了一批文旅項目,比如青蛙與羊露營基地、山地越野、真人CS、陳鋒師兄農場等,已有初步流量。
鄭成林介紹,他們還計畫將村內閒置多年的舊民居改造成集文化展示、線麵展銷、創業創新、文創研發、線麵體驗、直播生態、遊客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文化服務空間;利用村內原學校,串聯線麵工廠、露營民宿、線麵體驗和自然景觀等,打造集線麵生產、科普教育和觀光旅遊的「產學研遊」一體化示範基地。
走讀福州/閩侯埔前村手工線麵打響村麵文旅品牌--福州晚報
- 20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