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載澎湖人33年記憶 台華輪8/23退場 澎湖輪9月接棒--自由時報

  • 2023-08-12

 2023/08/11(自由時報報導)馳騁澎湖與高雄藍色公路的台華輪,將卸下長達卅三年的重任,光榮除役,由澎湖輪接手。但台華輪在澎湖人的心中,永遠是連結繁華都會區的交通之鑰,多少澎湖旅高知名企業家,當年就是一卡皮箱,搭乘台華輪前往高雄碼頭討生活,憑藉著澎湖人三點水不服輸精神,在異鄉開闢出一片天,並提攜家鄉後進子弟。

 8/23最後航次後由澎湖輪接棒

 八月廿三日台華輪正式吹起熄燈號,由馬公港航行至高雄,進行最後一航次,正式走入歷史回憶長河;之後將由澎湖輪接棒,並在九月五日上午從高雄首航澎湖。台華輪則將展開年底歲修,負責的台灣航運公司表示,未來將進行拍賣,最後的命運尚未決定。

 高雄與澎湖因地緣近,許多人國中畢業後,就帶著船票錢,一卡皮箱就跳上台華輪到高雄發展,流著討海人血液的澎湖少年,到高雄多在港區發展,包括遠洋漁業、冷凍海鮮等,都有澎湖人的蹤影,穩發漁業、董萬乞、「十元阿媽」莊朱玉女等,都是澎湖人,當然也有油漆致富的白沙大善人林加由,在那個年代,台灣錢淹腳目,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機會。

 澎湖人移居高雄,集中在哈馬星、旗津等地,人數越來越多,成為高雄第三大人口群,僅次於高雄在地、台南幫,因此也有政治勢力,包括曾任高雄市議會議長蔡進興、現任澎湖縣長陳光復等人。另外還有高雄林立的「澎湖」海鮮餐廳,老闆可能是澎湖人,主要標榜的就是新鮮澎湖海鮮,以往空運不發達之際,就是台華輪運送,並將民生物資往返送回澎湖。

 不僅是交通工具 更運送民生物資

 其實台華輪不僅是澎湖人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民生物資運送,甚至於在一九九三年澎湖大乾旱,當時尚未有海水淡化技術,台華輪也加入「台水澎運」的行列,將台灣淡水船運至澎湖本島,提供離島居民民生用水,雖然成本昂貴,但凸顯政府照顧離島居民的德政,更深厚澎湖民眾與台華輪的感情。

 供海事職校學子實習相關技術

 另外,台華輪還有一個較少人知道的任務,就是搭載全國各海事職業學校輪機、航海、漁撈等科系學子,上船實習相關技術,對於培育我國漁撈及各級船艦掌舵人才貢獻良多。

 雖然台華輪建造之初,類郵輪的豪華設施,曾風光一時,但仍不敵歲月的摧殘,每次出入港老態龍鍾、冒著黑煙吃力的形象,也深植在澎湖民心,台華輪功成身退後,也象徵著舊時代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