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報報導】福州各相關部門多措並舉,加強農村古厝的活化利用,為市民打造生活、工作之外的「鄉村第三空間」。
「在新消費時代,農村地區所具有的生態環境優勢和歷史文化底蘊,是廣大市民所需要的空間體驗。打造「鄉村第三空間」,加強農村古厝的活化利用,既可啟動農村要素資源,又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對福州可流轉利用的古厝,按照建築年限、面積、破損程度等進行分類,按照類別對外流轉交易;由政府統一搭建流轉平臺,發布古厝流轉資訊,讓市民放心流轉交易。
「整合鄉村振興資金,投入到對應古厝的搶救性修復和周邊環境整治中,為農村古厝的活化提供政策支持。」通過新媒體平臺廣泛宣傳推薦,積極引導有需求的市民到農村流轉古厝,營造良好的生活、投資氛圍。
近年來,福州不斷凝聚各方力量,開展古厝普查登記和保護利用專項行動,落實農村古厝保護責任,構建起「全主題、全時空、全要素」的保護傳承體系。
福州市建設局積極推進集鎮環境整治,挖掘當地特色文化,對古厝或遺存的保護,不僅體現在風貌修復上,更注重綜合利用,為居民提供更加實用的公共空間。
羅源縣起步鎮是較為典型的省級集鎮整治樣板。該鎮以黃厝、辛厝、柯厝為重點,對古厝進行保護性修復,分別賦予起步人文、家風家訓、海洋航運等特色文化符號,發揮它們在傳承歷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2022年,福州新增15座古厝上線租養平臺。各地也探索古厝保護活化利用投入機制,推動古厝保護活化利用工作不斷完善。如福清市在福建省率先成立古民居保護開發合作社,動員村民以古厝為資本入股,眾籌資金保護修繕古民居;連江縣探索建立了「政府牽線搭橋、企業投資運營、村民積極參與」的協作共贏模式,對古厝開展保護性開發利用。
「下一階段,我們將從古厝特色文化挖掘、古厝活化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加強建設引導。」福州市建設局表示,將積極爭取各類專項資金支持,加快推進鄉村建設發展,為農村古厝的活化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走讀福州/福州多措施活化利用農村古厝-福州晚報
-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