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5(福州晚報報導)在鄭和下西洋的壯麗航程中,長樂扮演了濃墨重彩的角色。
長樂漳港,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的顯應宮,與鄭和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如同一顆歷史遺留的璀璨明珠,彰顯著長樂深厚的海洋人文底蘊,見證著燦爛輝煌的海絲文化。
被埋百年偶然重見天日
近日,記者走進顯應宮,感受這座被掩埋地下一百多年地宮的歷史韻味。
1992年6月22日,漳港街道仙岐村村民鄭康弟在挖掘地基時,偶然發現泥塑神像。
由於措施得當,第一時間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出土文物。在進一步挖掘考古後,發現古地宮遺址,並出土50餘尊神像(可修復的44尊)和數十件陶瓷、古幣等。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經過一百多年的掩埋,出土神像身上的朱紅、嫩綠、金色等色彩竟豔麗如初。
發掘顯示,該地宮呈南北走向,長26.4米,寬13.2米,四周土牆,兩進結構,進深5柱。南牆基本保留,大門框部分高2.41米、有側角。
當地年長村民柯先生告訴記者,發掘出來時,此地宮被埋在地下已有一百多年,祖輩曾經稱之為顯應宮、大王宮、媽祖廟。
當時除鄭和群塑之外,還出土多組群塑。
其中,正神龕祀勾陳大帝偕汪夫人,為宗廟主神。勾陳大帝信仰源於我國古代星辰崇拜,勾陳一即為北極星,北極星指引著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隻。
前殿東側神台上供有媽祖及四尊陪侍女神,媽祖慈眉善目,神態安詳,這組是目前已知被湮沒地下時間最久遠的媽祖塑像,極其珍貴。
西側神臺上供奉的主像是福州民間普遍尊崇的婦幼保護神臨水夫人陳靖姑。另外還有馬將軍群塑,馬將軍屬自然神,職司保佑平安、健康。
為保護文物,當地政府牽頭在原址重建顯應宮,出土泥塑和石牆原樣保護,2001年1月20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經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走讀福州/顯應宮:福州海洋文化的璀璨明珠--福州晚報
- 202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