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報報導】連江縣透堡鎮是福建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風景秀麗的爐峰山下、飛鳳橋邊,坐落著一座古色古香的鄉村家祠,那就是名聞十裡八鄉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透堡楊氏宗祠。它始建於明萬曆38年(1610年),2006年依原貌如舊修葺。重修後的楊氏宗祠占地面積1760平方米,建築面積980平方米,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成為八閩名祠。
楊氏宗祠坐北朝南,磚木結構框架,封閉式軸心佈局,三面風火高牆,為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三進式六扇五間院落,兩個天井,前後有回廊,可避風雨。順著中軸線,依序為門廳、天井、主廳、後天井、神樓,建築肅穆莊重,構架嚴謹,古色古香。
走進宗祠大門,即可見主廳高掛著的「進士」「文魁」等禦匾。其中中堂之上的「敦睦高風」匾尤為顯眼。它出自明代首輔葉向高,題字時間為明萬曆38年(1610年)。工部右侍郎、琯頭人董應舉也為插屏門題寫了「教義堂」匾額。祠堂正廳的楹聯亦多出自名人之手,如葉向高的「孝友家聲光日月;膠庠祀典並乾坤」,陳第的「祖宗從昔以來,聚族敦倫,春露秋霜在令德;孫子繼今而後,明經講義,雲龍風虎應昌期」等等。
楊姓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洪洞縣),為隋朝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楊伯僑為楊氏得姓始祖。
俗話說「天下楊,四知堂」。楊氏家族堂號「四知」,即「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源自東漢名士、楊氏始祖楊震「暮夜卻金」的典故。全國各地楊氏宗祠多以「四知堂」為號。
透堡楊氏於南宋時遷入連江,繁衍生息,戶丁日旺。據透堡《楊氏族譜》記載:透堡楊氏原籍河南固始。「宣和末避金亂入閩,遷建寧一帶」。宋端平年間,楊氏元孫楊熙「以覽勝之游入連東陽(透堡),因稅駕焉,羨山水之奇觀,樂風土之醇美,乃攜三子徙居安德里隴柄村為遷透始祖」。
楊氏在透堡隴柄村原有一祖廳,由宋代楊氏二世祖楊均所建,面積165平方米,迄今保存完好。因人丁繁衍興旺,明萬曆38年(1610年),族裔又在透堡楊厝街(今透堡南街)建楊氏宗祠。
楊氏宗祠坐北朝南,磚木結構框架,封閉式軸心佈局,三面風火高牆,為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三進式六扇五間院落,兩個天井,前後有回廊,可避風雨。順著中軸線,依序為門廳、天井、主廳、後天井、神樓,建築肅穆莊重,構架嚴謹,古色古香。
走進宗祠大門,即可見主廳高掛著的「進士」「文魁」等禦匾。其中中堂之上的「敦睦高風」匾尤為顯眼。它出自明代首輔葉向高,題字時間為明萬曆38年(1610年)。工部右侍郎、琯頭人董應舉也為插屏門題寫了「教義堂」匾額。祠堂正廳的楹聯亦多出自名人之手,如葉向高的「孝友家聲光日月;膠庠祀典並乾坤」,陳第的「祖宗從昔以來,聚族敦倫,春露秋霜在令德;孫子繼今而後,明經講義,雲龍風虎應昌期」等等。
走讀福州/敦睦高風-連江透堡楊氏宗祠
- 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