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福州/閩侯白沙鎮唐舉村荒地整治帶動鄉村振興--福州日報

  • 2023-07-23

 2023/07/20(福州日報報導)夏日的風穿過竹編屋子,水光瀲灩的池塘中荷花盛開,眼前的景象讓人想像不到,6個月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廢多年的蘆葦地。位於閩侯縣白沙鎮唐舉村無人問津的這片荒地,彙聚著一片志同道合、心懷理想的人,他們做著鄉村振興的事業,讓鄉村「別荒」。

 「別荒」,是別荒農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羅春亮投身于鄉村振興的初衷。「別荒村、別荒家,別荒地,這樣農村才不會‘空心’,鄉村振興才可持續。」經過數十人大半年的努力,這片露營地已粗具規模:營地旁荷花滿塘,「護河愛水、清潔家園」活動「扮靚」了水岸,一座座翠綠的竹房子點綴在青山綠水間,荒地「搖身一變」成為鄉間詩意棲居地。

 來到露營地,記者看到竹匠、木工、泥瓦匠等工種的17個手藝人集聚在「別荒」,為露營地「添磚加瓦」。「我就是隔壁村的人,今年來到‘別荒’做竹藝,每天過得很充實。越來越旺的人氣也讓我看到了鄉村發展的希望。」今年59歲的竹編手藝人金水,在別荒露營地實現了自身價值,做起了他最喜歡的竹藝,讓他感到自己的傳統手藝在現代社會也能「閃閃發光」。

 別荒露營地的竹編大堂是由綽號「元大頭」的竹編藝人設計並與團隊花費2個月做成的。「元大頭」是一名來自四川宜賓的90後小夥子,在竹海裡生長的他對竹子有特別的感情。「像我們這樣的竹編手藝人要全國各地跑,在一個地方待不了多久。‘別荒’為我們提供了吃和住,也願意幫助孩子在福州入學,我想把妻兒一起接過來在這裡安家落戶。」「元大頭」說。

 鄉村振興不僅要自然資源可持續,還需要人才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福州大學城的「智慧」,羅春亮邀請福建農林大學的學生來到「別荒」,研發智慧微耕機。「福州山多的自然條件註定不能用大型農機設備耕種,因此我們提供場地和部分資金,邀請大學生們因地制宜做科研,設計一款微耕機。」羅春亮告訴記者,學生們的科研熱情很高,目前正在設計圖紙,設計好後就準備實施。

 福建省藝術職業學院影視編導專業的學生方婉鑫也被「別荒」獨特的運營理念吸引過來,和同學們一起「駐紮」在露營地,拍一部展現鄉村振興的紀錄片。「我就是閩侯人,‘別荒’的建造理念非常原生態,這裡還有很多老手藝人和年輕手藝人,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手工藝的延續。」方婉鑫對記者說,希望通過紀錄片的鏡頭,讓大家看到她的家鄉還有這樣一塊田園詩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