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0(台灣新生報報導)根據衛福部「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通報急診就醫資料,今年七月起截至十五日,因熱傷害就診累計已達四七○人次,約為去年同期的一‧六倍。現在不僅臺灣熱,全球都在發燒,七月第一週全球均溫在一週內三次破紀錄,可能達到十萬年來最高的全球均溫。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五單位跨域攜手合作,共同呼籲農民朋友,面對愈來愈發燒的地球,在農忙期間,也要時時注意預防熱傷害,減少熱急症的發生。
七月二十三日即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大暑前後幾天往往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中央氣象局觀測資料顯示,臺灣年平均氣溫於過去一一○年(一九一一至二○二○)上升約一‧六度;在四季分布上,二十一世紀初夏季長度已增加至約一二○至一五○天。
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葛謹醫師也特別提醒,熱傷害初期,皮膚乾且發紅、體有熱感、心跳加快、體溫升高、呼吸加快,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昏、頭痛、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農友務必注意並預防熱傷害,如有熱傷害初期症狀,不可輕忽。
7月上半個月熱傷害就醫人數 為去年同期1.6倍--台灣新生報
-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