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民眾對雙語教育政策看法 縣府教育處提說明

  • 2023-06-22

 【記者林冰芳報導】語言應該被當作「工具」而非信仰,雙語教育的推動立意良善,若能夠促使提升競爭力當然是無庸置疑必須推動,但民眾質疑,大學入學考試著重於「讀」、「寫」能力,而非「聽」、「說」能力,並建議應該進一步討論雙語教育到底帶給縣內學生在國小、國中、高中時期什麼實際的幫助;教育處說明,雙語教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兩種語言作為媒介,讓學生能夠學習兩種語言和相關的學科知識,任何新的政策推動,總是會有一個陣痛期,應該從雙語教育的長遠效益來看,如提升國際競爭力、開拓視野、增進多元文化素養。

 推動雙語教育是國家推行已久的教育政策,礙於學生升學現況與縣內英語師資問題日前民眾提出看法,認為站在學生的立場,雙語教育的推動立意良善,若能夠促使其提升競爭力當然是無庸置疑必須推動,但大學入學考試著重於「讀、寫」能力,而非「聽、說」能力,若學生在生活中能夠使用英文,在大學入學考試英文科目的表現也可預期會有相對應的提升,不過在有限的時間內,多數學生應該還是傾向使用中文增加學習效率,畢竟在大學入學端,除了英文外,尚有國文、數學、自然等等其他科目,站在教師的立場,有多少教師能夠使用英語授課是一項有待討論的問題,而英語授課後學生是否能夠理解也是一項嚴重問題,甚至連全國教師工會與許多專家學者都出面反對國家雙語政策。

 民眾建議,應近一步討論雙語教育到底帶給縣內學生在國小、國中、高中時期什麼實際的幫助。

 教育處說明,雙語教育可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執行功能、同理心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加強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語言學習策略和後設語言察覺,促進教育體系的國際化和多元化。任何新的政策推動,總是會有一個陣痛期,應該從雙語教育的長遠效益來看,如提升國際競爭力、開拓視野、增進多元文化素養等。雙語教育不是要取代或忽視其他科目以及母語的教學模式,而是要創造一個多元且平衡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兼顧兩種或以上的語言和文化。

 關於雙語教育與現實需求不符,台灣少有使用英語的機會,大學入學考試也著重於「讀、寫」能力,而非「聽、說」能力這個論述。這個觀點忽略了英語不僅是國際交流、商業、科技、文化等領域的通用語言,也是許多資訊和知識的來源和媒介。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或找工作,更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生活品質。

 針對雙語教育遭到全國教師工會和許多專家學者的反對觀點,這個觀點忽略了雙語教育的實施原則和方法,我們尊重反對方的看法,但我們也發現有許多其他的教師工會和專家學者支持或中立雙語教育政策,支持方指出,雙語教育有其正面的效果和價值,只要能夠充分準備、規劃、培訓、評估、改善等,就會讓學生雙語學習效果獲得提升。

 語言學習不只是用來溝通和傳遞資訊的工具,也是用來表達和傳承文化、價值、思想、情感等的信仰,語言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認知和學習的重要途徑,學習語言不只是為了滿足實用的需求,也是為了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