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6(福州晚報報導)在閩清,流傳著許多有關陳暘的民間故事,如《陳賢良與皇帝辯寶》、《賢良陂》、《陳賢良拜石得泉》等。經收集、整理,閩清縣陳祥道、陳暘文化研究會將這些民間故事,彙編成《陳暘傳說》。
閩清縣陳祥道、陳暘文化研究會會長陳世澤是陳暘二十九代裔孫,他長期參與「二陳禮樂文化」研究。他說:「《陳暘傳說》作為梅邑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閩清十分珍貴的文學遺產,也是深入研究「二陳禮樂文化」的重要內容。將《陳暘傳說》申報市級非遺,是為了更好地傳承與保護禮樂文化。」
一直以來,閩清縣對禮樂文化都非常重視。據《閩清縣誌》記載,宋朝以來,在舊縣衙旁邊就建有「狀元坊」、「賢良坊」、「七進士坊」等,文廟後蓋有「二陳先生祠」。後因水患等故,「二陳先生祠」屢毀屢建,幾度搬遷,最終遷至閩清城關城南盤古之麓,也就是現在的「陳祥道、陳暘紀念堂」。
2001年9月,陳祥道、陳暘紀念堂竣工落成;2006年,閩清縣陳祥道、陳暘文化研究會成立,恢復春秋祭祀活動,重現梅邑燦爛的禮樂文化史蹟勝地,彰顯閩清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二陳禮樂文化」的影響力持續凸顯。
近年來,閩清縣委縣政府實施禮樂文化「八個一」工程,積極推動「二陳禮樂文化」研究向詩詞、戲劇、小說等方面發展,舉辦了紀念陳暘誕辰950周年暨禮樂文化周活動、「二陳禮樂文化」徵詩等活動,促成閩劇《樂聖陳暘》的成功創作,並在2021年第八屆福建藝術節獲得多項大獎。
此外,閩清縣還成立了閩清縣瓷鄉藝術團、閩清縣映山紅藝術團,編排編鐘樂舞等禮樂歌舞節目進行表演;成立九州禮樂文化傳播公司,專門從事閩清禮樂文化的宣傳推廣。
閩清禮樂文化是福文化和閩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禮樂閩清」是閩清的標誌性文化符號。如今,閩清縣致力於「樂聖陳暘」、「樂聖故里·中國閩清」文化IP品牌的打造,讓更多人瞭解「二陳禮樂文化」,傳播中華禮樂文明;致力於推動閩清禮樂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努力將閩清打造為「中國禮樂文化之鄉」,乃至「世界禮樂之都」。
走讀福州/中華禮樂文化 打造閩清文化IP品牌--福州晚報
- 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