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3(福州日報報導)記者22日獲悉,《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福州市長樂區梅花鎮保護規劃》近日獲省政府批復。
根據《保護規劃》,確定梅花鎮核心保護範圍東至漁業路一線,南至將軍山南山腳線,西至西城牆外規劃路,北沿歷史古城牆外拓10米,用地面積33.31公頃;建設控制地帶為核心保護範圍之外,東至梅濱路,南至梅濱路南段、梅峰路,西至海濱西路,北至海濱北路、濱江濱海路,用地面積25.17公頃。
梅花鎮地處閩江口南岸的江海交匯處。唐代,因境內多植梅樹,故稱梅花坊。宋時改稱芳桂鄉新開裡。元時改稱二十四都。明洪武年間建城後稱梅花城。
千年梅花歲月悠長,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濱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梅花海防要塞、軍事重鎮的歷史地位。從宋元到明清,歷代在梅花都設有官方機構,築建各類沿海防衛設施並派兵鎮守。千百年來,遷入梅花的先民和古城歷代進駐的守邊兵員等融匯、聚居在梅花,世代繁衍生息。到清道光七年,梅花各姓尊長集議訂立「鄉約二十二條」,成為梅花崇文厚德的精神支柱。梅花是一個多姓氏雜居的古鎮,全鎮萬餘口人有100多個姓氏。
隨處可見的古城牆、古建築,賦予了梅花鎮厚重的歷史感。據瞭解,梅花鎮現存及重修的古建築有30多處。有為抗倭而建的明代梅花古城牆、為緬懷多謀善勇的抗倭英雄林位將軍而修建的「林位宮」、明萬曆皇帝降旨敕建的見證中外友好往來交流歷史的「蔡夫人廟」、清朝梅花鄉賢宣導訂立鄉約二十二條的「鄉約所」等。
近年來,梅花鎮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將歷史文物保護修復融入鄉村振興,著手修善了文物保護單位鄉約所、愛民碑、梅壺友誼樓和梅花古城廣場臨海周邊建築、西施弄,開展梅花鎮古城門周邊改造修繕工程,天后宮、書齋、吳厝裡、許孝位古民居等古建築也納入村莊規劃保護範圍,加緊進行保護性加固維修。與此同時,梅花鎮堅持高標準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落實「河湖長制」,堅持以「護河愛水、清潔家園」行動為載體,持續抓好「六清一改」等重點工作,推廣人居環境整治「積分制」,為進一步構建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融合發展的美好家園、持續推進鄉村振興邁出堅定步伐。
梅花鎮多次獲得「福州市文明鄉鎮」稱號;2019年,獲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同年入選「福建省鄉村振興特色鄉鎮試點鎮」;2020年7月入選「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
走讀福州/歷史文化名鎮 長樂梅花鎮推動鄉村振興--福州日報
- 202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