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匠師-劉堅農/劉枝蓮

  • 2023-05-15

我所要介紹是匠師,不是木作本身,因為木作只是物件,那麼我先說匠師,隨手把他的木作品關係說過去,也就算了。

馬祖木作匠師,以時間序數,整個說來分二派。老派與青壯派。老派大木以張嫩嫩、林仁順、曹依春、陳金龍、陳元元等為代表,他們有的出生馬祖,有的是身分認定馬祖籍,張嫩嫩是後者。他們作品落在民國50-60年間,是馬祖石頭屋較大宗保留下來,多數是獨棟、二開間或三開間,五脊五落水,老人稱「蕃仔搭」年輕人說「一顆印璽」都好說,不過一個稱號而已。

老派匠師,他們注重風水、講究禁忌、恪遵師徒傳承,不乏父傳子,比如張嫩嫩、張依伍。曹依春、曹常潮。這一派哥們通常在島上地位極高,受僱東家主,三餐好生侍候,外加點心。我常聽說這個故事:「一位師傅,對東家飯食不很滿意,以為東家小氣,殺雞藏了雞心,賭氣在屋脊上安了卦,讓東家主不能召來好運。直到,完工當天東家女主人,拿出一串烘乾的雞心,做為答謝禮物,這時師傅不好意思,說等等,屋瓦上還有事,要上去,將安了卦轉了方向,成了喜卦。」這個故事說底了,真假虛實無關緊要了。

比起老派匠師,青壯派來處都是福建大陸依親而來,他們在兩岸法令鬆綁之後,來到馬祖,目前都取得台灣身分證。這派哥們「師從」那兒,恐怕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只是他們剛好趕上老屋急需翻修的點上,他們作品都落在民國100已降(2011年),這派哥們多與馬祖老屋重生同長,他們擅長說嘴、行銷:::精氣神足夠,衝力足。木匠小農師傅不是這樣,他木訥寡言,不怎麼說話,說話和作事都謹慎,為人與技術都保有一定水平,在他身影,些許還能找到老派的穩重。

劉堅農,在兩岸冷戰時期出生潭頭鎮的二劉村。這個村莊住有百戶人家,是潭頭鎮劉姓家族來自河南,這兒朱熹曾在此講學,著名景點-晦翁巖因朱熹而得名。這兒靠山不臨海,居民以農耕維生。這兒較多石頭屋型置是連棟、石基磚牆、人字坡(妻切)二層樓瓦房,與馬祖獨棟、蕃仔搭房屋型制外觀有些不同,但大木構件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兩岸冷戰時間,福建沿海鄉鎮經濟蕭條,民家討生不易,劉堅農父母務農,育子五人,排行長子劉堅農早當了家,小學還沒讀完,就跟父母(種菜、養豬)討了生活,伯父劉榮光是大木匠師,他的長子劉堅仁繼了父業,麾下有七-八個師徒,匠幫。

劉堅農從十八歲入行,從推、撇、踞……助手開始,七年之後離開匠幫,得伯父劉榮光指導習得「水篙」,出師了。離開大陸前他已經是大木匠師,是被鎮級大木匠師,認可的匠級師傅。二劉村老建築-「永思堂」大木修護,交由他完成。

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兩岸經濟平衡,向了台灣傾斜。那時福建省長樂轄下如:二劉村鄰近文石、嶺南村男丁,掀起出走潮(偷渡),範圍遍及美國、加拿大、荷蘭…台灣也不例外。劉堅農有親可依,便也逐潮而居,來到馬祖。

初來乍到的他,只能靠朋友推薦木作零工,一度他回了鄉。直到地方政府,推動老屋修護計畫,他承接徐宅老屋大木翻修,津沙村32號。那年2002年,是他在馬祖獨立執業大木師傅起頭。劉堅農擅長大木作,也能細(小)木作。

晚近,熱點的作品,包括四維村82號〈青石木柱的家〉四維村81號〈露露雜貨舖〉牛角村113號〈曹忠鐵故居〉牛角村114號〈海老屋〉以及期待落成-介壽村138 號。

我喜歡他大木作箍藤、製榫、木梯:::線條優雅,有老派師傅的手技。他製作家俱,嶄新又低調。他在牛角村113號「老屋新船」設計者要求「平屋頂」時,固執要用微調「人坡型」,有時候他會這樣地,除了有些固執、專業小堅持,從他身上找不到一丁點,有關工作上的缺陷,更多時候他也是煩惱錢,帶著幾分戲謔。「如果不是那麼煩腦錢,他做個家俱設計師,應該更妥當吧!」我這般想。

他冷靜、溫暖、聰明,有點子,他遵從傳統不排斥創新,尤其是代替手工或優與目視的工具,比如:砂輪機、電鑽、雷射水平儀等,他一定是第一手取得。他可以是大木師、可以是景觀庭院、可以是裝潢,還可以是土作,也可以是植物的照護者。

我曾仔細欣賞,他在南竿承接大木作工程,包括石屋內裡的新建、重修、改造:::遠些地,我去看看,不只一次。近些地,我不時去看看,看作品比看老朋友還熱絡。劉堅農的作品不論看幾次,都感覺洋溢著「小農師傅的技術」、「小農司傅的感性」,「小農師傅的精神」。如果你願意,將我的眼睛蒙住,帶我進入陌生石頭屋中,拉下眼罩,我便一眼辨識,劉堅農師傅作品否?

劉堅農大木匠師,是老派地,風土地樣式,出自長樂嫡系的點。他的作品滋潤無礙的融入石頭的自然環境中,耐讀了馬祖石屋木構的樸實、誠懇以及溫文儒雅大木師傅獨有的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