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告別/陳翠玲

  • 2023-04-27

 在基隆與馬祖航行了近30年的「臺馬輪」,即將告別海上的工作要退休了,遙想「臺馬輪」初擔綱馬祖到基隆航線時,小島上的居民無不歡欣鼓舞,一轉眼就要退休,說再見了。這也很像人生就是不斷的告別,不論當下是不是都珍惜每次的相遇;但「臺馬輪」對小島居民來說,共同走過的歲月讓我們惺惺相惜。

 「臺馬輪」在數年前就要卸下重擔,學著慢慢的將身子蹲低,低調地擔任島際短程工作,讓日漸老舊的身軀可以舒緩放鬆。不料新建造的「台馬之星」一出江湖,喔!不是,是一出海,便讓島民吃了苦頭,常被天候影響交通而折騰的島民,常因新船健康的因素,心中疲累得無語問蒼天。因此「臺馬輪」不時被召喚上場,老驥伏櫪再度出海擔任長程航行工作,一艘老船仍英勇出航,載著一群想出門又想回家的人們,疾駛在黑水溝間,「臺馬輪」已是島民心中最偉大的英雄。

 家中收藏的〈海上臺馬輪〉木板畫,是藝術家吳金城老師的作品。

 吳老師曾在十五年前,駐島創作及教學,他駐點在學校美術教室,他創作時我欣賞;他教學時我觀課,課後一起聊天一起喝酒,常常對話分享藝術創作,是吳老師讓我發現自己是喜愛藝術的,有一天,我猛生要考美術研究所的念頭,他就鼓勵我說:沒有繪畫背景跟技巧,是從零出發,才不會受限科班僵化的觀念及技法。我真的被激勵,於是成為了現在的我。

 吳老師最後一次駐島,在島上辦了一次「藝載金城」畫展,畫展由宣紙水墨的恬淡雅緻,到壓克力色彩結合老木板斑爛的多媒材表現,每幅畫都別具一格、富饒機趣。畫展後吳老師便將作品打包帶到台北繼續展出。我細細地看吳老師的每件作品,對他表白其中的「海上臺馬輪」木板畫,是我最喜歡的,當時他沒說什麼。島民對於「臺馬輪」有無限期待跟依賴,因為它讓我們告別搭軍船的種種不便,基於情感〈海上臺馬輪〉木版畫,正如「臺馬輪」是我情繫之處。

 他要搭船離開的那天早上,在客廳裡聽到急促的腳步聲上樓,我便打開門,吳老師拿著畫作站在門口,他說:「作品就應該留給會欣賞的人。」不禁喜形於色。木板畫背後寫著:「浮海煙波生涯 二○ ○八年畫于東湧養以貽之其敏夫人 翠玲老師方家喜此畫幅 別有載懷者也 金城酒後記時十一月三十日夜」

 海中蕞爾小島東引,出入靠船運,島民對於「船」的情感錯綜複雜,愛恨情仇一如人世間的感情與恩怨糾葛。「臺馬輪」原是日本內海航運船,沒見過東湧山的湧浪,跑臺馬航線後發現,原先設計的日式大通舖,無法因應海峽的湧浪,船航行時,同艙的大人、小孩便在塌塌米上翻來滾去。於是提出了隔間臥鋪設計,我的鄉長叔叔也參與了設計,基於方便照顧幼童,便有了親子雙人舖的概念,鄉長叔叔每天念茲在茲的就想為小島找出路,沒想到還不到知命之年的他,積勞成疾便與家人永遠告別。

 這個月,小島最大的消息,便是由日本建造的「新臺馬輪」風塵僕僕地開回基隆港,加入臺馬之間的航運。公媒體及自媒體全都被「新臺馬輪」洗版,引頸企盼的「新臺馬輪」是島民的希望。出外的兒子傳訊說「新臺馬輪」造型像「藍白拖」,我沒好氣的說:怎麼這樣說,那可是背負著島民期盼的船,你卻說像「藍白拖」…後來想想,像「藍白拖」很好,耐穿乾淨又是台灣產業的驕傲,也祝願「新臺馬輪」可以載著我們去想去的地方,如「藍白拖」一般耐穿耐操又便宜。

 吳老師於2011年赴大陸參展及專心創作,心喜他在山東青州開辦「台灣文創坊」找到如意的創作空間,一生感念吳老師的激勵及賞識。

 對於就要告別的「臺馬輪」說聲:「謝謝,島民出走及回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謝謝您,陪我們完成了出走及回家的想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