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5(聯合報報導)大陸冷氣團周末報到,22日冬至,每年漁民口中的「烏金」野生烏魚,捕獲季在冬至前後10天,入冬至今,嘉義縣漁民未捕獲大量野烏,漁民磨拳擦掌,準備漁船網具出海;反觀,陸地虱目魚、鱸魚養殖漁民,做好魚塭禦寒措施,捕烏及養殖漁民,面對最強冷氣團兩樣情。
嘉義縣是烏魚養殖重要產地,面積逾200公頃,年產量近900公噸,是頂極烏魚子生產基地養殖,漁民採收雌烏大多養3至4年,透過分池人工篩選雌烏,過去偏好高密度養殖,現在多採低密度,讓烏魚品質更好,人工養殖烏魚收成接近尾聲,野生烏魚捕獲才要開始。
東石漁市場張姓烏魚達人說,野生烏魚群會被這波冷氣團,帶到台灣近海,每年台灣近海先抓到的海港 是桃園永安漁港,還沒捕獲消息,新竹以北到淡水所有漁船,捕獲的都是體形小的在地烏 (港內烏)。
張姓烏魚達人表示,這有可能是這波東北風還不夠冷,烏魚群南下還洄遊在台灣北部外海,有消息指出,日前離島馬祖外海大陸漁船捕獲大量烏魚,所以目前烏魚群有可能已經來到台灣外海,只是風浪大,漁船難作業,希望這幾天漁船能有收獲。
嘉義區漁會說,到目前未傳出捕獲批野生烏魚,物以稀為貴,許多老饕指定要吃野生烏魚子,因為野生烏魚大海覓食,肉質鮮甜,吃起來口感跟養殖烏不一樣,縣府漁業科說,去年東石、布袋野生烏魚捕獲量約1萬5千尾,養殖烏魚收成量30至35萬尾。
入冬最強冷氣團 養殖業憂寒害 捕「烏金」漁民卻期待--聯合報
-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