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工商時報報導)慢性病、癌症末期等民眾也將受惠遠距醫療!由於疫情期間醫療營運降載、遠距醫療獲得廣泛使用,因此衛福部預告《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正草案,是用遠距醫療的民眾擴大將從5類對象擴大至10類,不再以偏鄉、離島為核心,希望可以讓全民受惠,來因應疫後新常態,預計最快在明年2月正式實施。
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日前表示,遠距醫療在疫情下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以這一波Omicron疫情來講,98%以上的病人是居家照護,透過遠距判定確診、給藥,預估會成為下一波醫療體系變革的重點。為跟上這波數位健康潮流,衛福部醫事司24日預告修正草案,有60天預告期,預計在明年過年後上路。
石崇良說,《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法將從過去著重偏鄉、離島,改成以「病人需求」為中心思考,並且適用對象放寬,可以說是全民受惠;同時也會配合日前修正的《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讓涉及病歷資料搜集傳輸儲存交換的過程符合國際加密規定。
以往《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適用對象僅有急性住院病人、長照機構住民、家庭醫師計畫、居家醫療計畫、國際醫療病人等5類,草案規劃將擴大適用到行動不便、災害及傳染病等重大變故、慢性病長期用藥、癌症末期,以及其他主關機關指定的狀況。
同時草案也規劃新增通運診療的醫療項目包含可以開立檢查、檢驗單以及電子處方箋 。另外草案放寬醫師執行通訊診療地點的範圍,改成在醫療機構內實施「為原則」,不再限定只能在能在醫療機構,並給賦予醫生可依照其專業評估病人病情,評估病人是否適合以通訊方式接受診療。
另外,先前預告的醫療法相關草案預告期已經結束,衛福部現在整理意見中,預計如期在12月上路,屆時符合以下3條件的醫療法人,將不再受到醫療法人投資單一公司不得超過公司實收股本20%的限制。
3類如下:一、投資標的使用的主要營業技術為醫療法人提供;二、以醫療法人研發之智慧財產作價入股生技醫藥公司;三、醫療法人配合國血國用、醫療事業廢棄物處理及再利用、國際醫療、數位醫療、精準醫療、再生醫療或其 他政府政策投資之事業。
遠距治療明年2月將放寬適用對象 慢性病病人也適用--工商時報
- 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