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中央社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31日強調,網路兜售陽性結果快篩試劑是違法行為,後續作為影響可能觸犯不同法規,買家最高可能被開罰新台幣30萬元,提醒民眾切勿以身試法。
針對近日發現有民眾在網路兜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陽性檢測結果家用快篩試劑,莊人祥31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這樣的行為是違法,已請檢調進行調查。
莊人祥指出,購買者若將陽性結果快篩試劑用於騙取財產上利益,例如向保險公司騙稱確診以獲取防疫保險金,可能成立詐欺取財罪;若賣方有預見購買者將用於騙取財產上利益,且購買者確實著手執行,則賣方可能成立詐欺取財罪教唆犯或幫助犯。
莊人祥說明,若將陽性結果快篩試劑用於就醫診療,並謊稱為自己的快篩結果,則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1條所定的據實陳述義務,依同法第69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可處1萬元至15萬元罰鍰。
另外,如又於自主疫調回報系統上不實填寫為確診者,莊人祥表示,這樣的舉動已妨礙疫調進行,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43條第2項規定,依同法第67條第1項第3款規定,可處6萬元至30萬元罰鍰。
網購陽性快篩疫調謊報 最高可罰30萬元-中央社
-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