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也要慢時尚 分類回收循環使用正流行--中央社

  • 2022-06-28

 2022/06/27(中央社報導)舊衣爆量,環保署將設舊衣分選廠,挑出合適材質再製成人造纖維,變成新衣的原料;或是降階使用,改製成不織布或抹布;然而從源頭減量管理,還要思考慢時尚與環保的連結。

 這幾年舊衣外銷生意不好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分析,主要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國際貨櫃價格高漲,以及部分原輸入國扶植當地成衣產業;前者在近期疫情稍有舒緩,國際貨櫃運費可望慢慢恢復正常,後者則為開發中國家正常發展現象。

 官方統計去年舊衣回收量大約7.6萬公噸,為了解決回收舊衣逐年增長,循環去化管道卻不足的問題,環保署持續加強回收舊衣,同時規劃朝向多元化再利用延續壽命,也要導入慢時尚、減碳的觀點,教育消費者。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檢測及驗證部永續驗證組組長李若華說,其實舊衣回收也有分級,市面販售的舊衣,是由回收商會先分選,能流通的會在市場上再流通,不能流通的才會進入後端處理;後端可能進入紡織產業再製、又或是降階成為不織布或抹布等;最後真的無法再利用的,才會進入SRF能源化,最終的目標是零廢棄。

 除了後端處理,李若華也建議消費者「買需要的、而不是買想要的」。她提到,其實歐洲正在對消費者進行的訓練,在洗標上標注碳排量、用水量,有視覺化的資訊,讓消費者能選擇更環保的產品。

 李若華進一步說明,隨著這股「慢時尚」風吹起,消費者第一步先依照洗標洗滌,延長產品使用的生命週期;再來要注意產品是否會對環境造成衝擊;最後則是關注材料來源,如聚酯纖維可能來自於舊衣、保特瓶或是原生料,是否能追溯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