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停擺2年 兩岸恢復金廈海域放流魚苗-中央社

  • 2022-06-10

【本報訊 】根據中央社報導,兩岸共同魚苗放流,因疫情停辦2年,金門與廈門漁業單位相約在金廈海域,以不接觸方式各自在海域中線放流魚苗,共放流314萬尾魚苗,打造兩岸海域漁業資源生生不息環境。

金門縣水試所表示,縣府近年來為恢復並保護海洋漁業資源,致力推動魚苗放流以豐富漁業資源;金廈海域間的漁業資源,是兩岸漁民賴以維生的重要漁場,但惟有兩岸共同投入心血來共同管理、共同利用,漁業才能永續發展。

為達成這項目標,縣府責成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擔負這項重要工作;透過協商聯繫,7年前,兩岸開始共同在海域中線辦理魚苗放流。

水試所技正黎錦超表示,這次活動金門放流的魚種及數量為黑鯛2萬尾、黃鰭鯛及黃錫鯛各1萬尾,3種魚種共4萬尾,都是金廈海域中常見物種,放流的種苗體型都在2寸左右,都是健康且經過國內權威單位檢驗無藥物殘留的魚苗,因體型已發展較大,相對在海洋中有較高活存率。

水試所表示,在9日到30日之間,將會再於全縣岸際放流黃鰭鯛2萬尾、黃錫鯛2萬尾及黑鯛5萬尾;7月再培育午魚及石斑兩種魚苗放流,期能藉由多元豐富的種類,讓漁業資源生生不息。

水試所指出,廈門海洋局海域中線放流的魚苗有大黃花魚苗300萬尾和黃鰭鯛10萬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