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0(天下雜誌報導)由連江縣縣政府與中華文化總會共同策畫的「馬祖國際藝術島」,不僅是治理文化,而是以更寬廣的視野進行「文化治理」。首屆策展主題「島嶼釀」的舉辦,在現有的能力圈內,面臨了許多挑戰,而挑戰之後則是滿滿的收穫。在藝術導展期的最後一天,「藝術導的反思與未來想像:交流論壇」,請來了眾多不同領域的與談者,累積了多元的觀點與感想,而這些經驗與反思的交會處,將是未來島嶼願景發光發熱的所在。
風土的交會
「馬祖國際藝術島」是馬祖劉增應縣長施政最後一塊拼圖,七年的執政成果,藉著國際藝術島加以匯總呈現。過程中執行團隊以「風與土的交會」來形容這次馬祖國際藝術島,專案辦公室召集人張龍德秘書長在閉幕交流論壇上感性地說到:「風土交會的同時,難免會塵土飛揚,會吹到我們眼,讓我們偶爾掉幾滴眼淚,過程中間不管如何,歡樂是多於疲憊,...... 未來的路還有更長遠要走,十年計畫,行政部門也好,團隊也好,要去努力付出的還有很多很多。」
藝術島的價值
從籌備到開展付出許多心力的連江縣文化處長吳曉雲,過程中產出無數的想法與執行方案,腦筋動得很快的她,推動的過程中常面臨現行制度以及預算無法及時對應的情境,也就遺留下許多未盡事宜,加上疫情對開展期程的影響,錯失了與當地溝通的機會。
隨著開展,展期進入尾聲時天氣逐漸回暖,為期三個月的推動,一開始不清楚藝術島訴求的居民,逐漸被這群身著淺藍帽T在島上東奔西跑的人感動,知道有一群藝術家、還有打扮成藝術家樣子的人,試圖在為馬祖做些事。
「馬祖可能的未來的想像,想像引領我們未來建設、工程之餘,我們真的是否有機會給馬祖另一種可能性,是一個更有質感的未來。」吳曉雲對第一屆藝術島成就下了如此的定義。
從總策劃吳漢中的角度看整個藝術島的操作,他分享與藝文界人士對此次藝術島的迴響:馬祖準備了20年的文藝復興,現在開始啟動了,縣長、文化處、馬祖的年輕朋友,很多世代承接下來才能有這樣的成果,為未來奠定很重要的基礎。
關於策展計畫中藝術作品的設置,由於馬祖所屬的轄區包含了四鄉五島,如何均衡化發展就是很重要的議題,同時考量在地團隊跟國際團隊怎麼參與,在地跟國際不是兩元對立,而是可以共存共好的。
而展期結束後,作品如何延續,以及教育扎根、縣府各處室的橫向連結,有很多操作持續進行討論並提出改善的方案。最後是關於島嶼議題對內對外的層次,未來期待讓更多島民參與,同時讓外部民眾參與變成島嶼內部的光榮感、認同感。
用藝術打破思考的框架
一年以前,藝術似乎還離島上居民很遠,都還沒有概念,透過今年,大家知道藝術島的雛形,看見了可能性跟希望,理解了馬祖未來可以朝哪個分向走,有具體的想像,雖然不周全,但可以看到輪廓,在這基礎之上能夠持續改進。
對於縣政的發展,以處室功能對應的施政藍圖往往落入本位主義而缺乏橫向聯繫。馬祖國際藝術島,提供了一個打破思考框架的機會,讓不同的參與者能在這個共同議題下自由的發聲。論壇中包含策展人、教育工作者、旅宿業者、行政人員、居民、志工等等提供不同面向的觀察與感想。過去以觀光立縣推動時,每個人心中的想像有很大的差異,重量的和重質的取向各有支持者,然而這次實際執行藝術島的過程,讓馬祖的旅遊質和量都獲致提升。
論壇中具有高度共識的共有三點,分別是「軍事據點的轉譯和開放」、「教育推廣與紮根」,以及「在地參與度的提升」。以「地下工事」為題的策展,將軍事據點轉化成展覽場域,一方面破除黑暗與鬼魅的聯想,一方面也為村落轉型及未來發展想像提供了發想的基礎。而教育推廣與扎根方面,讓藝術教育進入校園、藉由學童參與展演帶動家長跟進,甚至是培養學生賞析與導覽作品的能力都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最後是提升在地的參與度,東莒「迴島嶼吧」策展人陳泳翰提到:「藝術島要變成一個集體共識,把後續的執行態度展現出來。」以及策展人蔡沛原提及的透過公開徵件、親子跟師生教育活動,甚至是擴展到在地導遊的培育以及餐飲業者的評選,都是提升在地民眾參與度的方式。
是句點也是起點
作為台灣首個以10年為願景的藝術行動,第一屆島嶼釀在2022年4月10日暫時畫下一個句點,在文化總會與連江縣政府的努力下,一共有8個計畫,邀請41個跨領域的團隊在馬祖四鄉五島共創,產出了39件作品,以及3個展覽空間。
「我們真的跨出第一步,馬祖的能見度、品質、內涵、認識、參與、體驗,都增加了不少,真的非常感謝。」論壇最終縣長總結了三個共識,供後續執行時參考:
1.第一點,「馬祖國際藝術島品牌已然成形」縣府將註冊商標,讓藝術導成為一個新的品牌。
2.第二點,「今天雖然是暫時劃下句點,明天就是第二屆的開始。」雖然展出只有兩三個月的時間,藝術島的規劃則是持續進行。第一屆的方向事實證明是正確的,唯一的小遺憾是沒有推出周邊產品。未來縣府相關註冊商標、產業創新、SBIR計畫都可以結合藝術島主題加以發展。
3.第三點,擴大參與。第一屆大家都還在摸索之中,可能還是有很多民眾、遊客還是很陌生。明天開始擴大參與,包含在地藝術家、志工、旅宿團體、導遊、在地學生、民眾等,一起投入國際藝術島這個縣政規劃。縣府、文化處、專案辦公室會統籌讓國際藝術島變成縣政的主軸,引導大家朝這個方向努力。
論壇與會者吳明忠提到:「藝術島的價值在於提升島嶼的內涵。」
由一個未實際參與藝術島推動的民眾說出來,藝術島想傳達的精神,已然在島上種下無數的種子,期盼明年秋季再次豐收。
馬祖國際藝術島/經驗與反思的交會處 許馬祖一個質感未來--天下雜誌
- 202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