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2(今日新聞報導)台灣生育率位居全球後段班,少子化問題已經成為國安議題,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與台灣生殖醫學會、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共同發表國內首份不孕症夫妻調查,發現台灣夫妻從備孕、診斷不孕、接受生殖治療到成功懷孕,平均得花上6.1年的時間,光從備孕到診斷不孕就花了2.9年,就已經超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1年不孕標準判定將近2倍的時間,想要嘗試備孕的夫妻,40%仰賴中醫調養,甚至有34%前往廟宇、道觀、教會祈求懷孕,更寧願相信傳統信仰求子物品,甚至有26%嘗試特定輔助生育的做愛姿勢,但實際求助生殖醫學的人只有16%,比率低的超乎想像,顯見國人輕忽不孕問題且存在拖延傾向。
國健署呼籲民眾,只要人生藍圖中有成家求子計畫者,伴侶與夫妻雙方在育齡知識與求子備孕上務必及早掌握「2要2不」,就有機會喜獲麟兒。包括「要及早」:有規律未避孕的性行為,在一年內無法懷孕即為不孕,及早求助生殖醫學不會錯。「要科學」:科學備孕為首要,婚前婚後都應先透過醫學檢查手段掌握看不見的生殖狀況。「不拖延」:年齡與時間流失不可逆,勿作為備孕籌碼,不拖延就是最好的求子計畫。「不放棄」:不孕症不等於不能懷孕,只是不容易孕,應善用生殖醫學幫助自身提高懷孕率。
此外,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從去年7月1日起,政府也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對象,一般不孕夫妻一方具有我國國籍、且妻子年齡未滿45歲,具不孕症診斷證明書,且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夫妻,首次申請最高補助10萬元,再次申請補最高補助6萬元,並一個範圍療程給予不同補助額度。而妻子年齡未滿40歲,每胎補助最多6次,40到45歲每胎最多補助3次,民眾可多加利用。
首份不孕症調查 3成4求神也不就醫--今日新聞
- 202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