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域爆11宗紅潮 相關監控魚類養殖區影響--東網

  • 2022-03-16

 2022/03/15(東網新聞報導)香港政府跨部門紅潮工作小組公布,上周六(12日)至14日4時半期間發現11宗紅潮,至今仍未消退。香港漁護署於各區收集海水樣本進行分析,發現上述紅潮均由不含毒素的夜光藻組成,常見於香港水域。

 紅潮涉及的範圍包括,香港島大浪灣泳灘、石澳後灘泳灘、中灣泳灘、南灣泳灘、淺水灣泳灘、深水灣泳灘、赤柱正灘泳灘及舂坎角泳灘共發現8宗;另有3宗分別於藍塘海峽至鯉魚門,包括將軍澳及東龍洲魚類養殖區、維多利亞港近紅磡及香港南部水域包括東博寮海峽及雙四門發現。

 香港漁護署指出,截至14日下午4時半,所有魚類養殖區內的魚類並沒有出現異常情況。漁護署會密切監察各養魚區內紅潮的情況,提醒相關養魚戶留意魚排的情況及適時增氧,並在有需要時提供適當協助。

 漁護署實施的浮游植物監測計劃將繼續主動監測紅潮出現的情況,以減低對本地海魚養殖業及市民可能造成的影響,並定期到魚類養殖區及5個離岸抽樣站抽取浮游植物樣本作檢驗,以偵察有害藻華及紅潮的出現。如發現有害藻類或浮游植物數目異常,漁護署會加強採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