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8(聯合新聞網報導)國際藝術島正在馬祖展開,鄉親中有人斥之不夠紮根在地,多是外來藝術家的蜻蜓點水;有人認為不夠地域平衡,四鄉五島的活動獨漏西莒。但不可諱言,中央加持的銀彈攻勢,讓馬祖以新的形象出現在台灣人眼前。宣傳影片除了驚喜見到和馬祖淵源深厚的拳擊女王陳念琴,還有柔美的閩東語版旁白,呼應了《國家語言發展法》對各族群母語的重視,聽了差點淚光閃閃。
朋友指出,這幾年馬祖形象似乎變得文青、可愛了。信哉斯言。戰地的肅穆日益剝除,露出YouTuber的私房景點、網美的磨皮濾鏡。恰逢疫情封鎖,國旅爆發,雖然有褒有貶——旅遊業鄉親盆滿缽滿,但也有偏好靜謐者不習慣這麼熱鬧的馬祖——但總之,台灣人多了親近馬祖的不只一種角度。
觀光如此,在2018年三讀通過的《國家語言發展法》亦復如此。國家語言指台灣各固有族群使用的自然語言及台灣手語。其中「固有族群」就包含澎金馬綠島蘭嶼等離外島。目前閩東語/馬祖語的線上教學示範已可輕鬆瀏覽,師資招募培訓也在進行,島上的許多前輩也協助擔任顧問、拍攝影片、培育師資。
能聽見外婆的語言在她有生之年受國家肯認,得到法制地位,進入教室傳承給下一代,我與有榮焉,也百感交集。語言乘載歷史文化,馬祖語既有原鄉的閩東元素,又吸納了戰地政務的軍事特色,如稱醫生為「醫官」;和馬祖的地理特徵,如稱洗澡為「澣身」3。
今年國際母語日(2月21日)前的周末,我們在地團隊「回外婆家」和馬祖青年發展協會分別受文化部之邀,到台北的台灣文學基地參與母語市集,販賣馬祖小物,也教大家講馬祖話。台灣——台澎金馬綠島蘭嶼小琉球——境內的文化多姿多采,目不暇給,令人非常感動。
國際藝術島打造全新馬祖形象 閩東語傳承看見馬祖歷史文化--聯合新聞網
- 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