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8(中央社報導)還原漁業鹽碑、曬蝦皮等文化記憶,北竿鄉塘岐村復興路沿街重塑北竿漁業與戰地政務文化場景,推動塘岐村「邁向復興之路」常態性展示,改造民房成為戰地文化街角展示館。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與華梵大學合作,推動北竿塘(北竿鄉舊名)「邁向復興之路」常態性展示計畫,重塑戰地政務與漁業時期的部分歷史場景,將塘岐村歷史文化、地方人文地景、居民生命故事透過不同展示方式呈現在老街道,展現歷年人文調查內涵及地方人文多元面貌。
北竿文史調查工作者王禮俊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展示空間從鹽碑為歷史起點,讓人了解早期馬祖漁業文化發展面貌,再步行到曾是舊碾米廠的北竿圖書館外,透過日曬米製品、蝦皮、魚麵、魚乾等地方漁業日常景象,呈現「曬之味」主題構想,展現早期塘岐灣澳居民的生活智慧;未來可讓遊客在竹蓆下體驗文化記憶,豐富在地人文觀光元素。
根據連江縣政府文化處提供塘岐人文調查資料,馬祖從漁業島嶼成為戰地前線,塘岐村也成為軍人消費的商店街,地方居民配合戰地政務改變產業發展,在精實兵力前曾興盛繁榮一時。
為重現塘岐戰地政務繁榮的商業歷史場景,連江縣政府文化處改造復興路老屋,重新還原提供軍人洗澡的浴室、娛樂休憩的撞球間、冰果室等提供軍人需求的商店,打造出街角展示館,訴說塘岐軍事時代的歷史人文故事,讓民眾走讀塘岐時可感受過往軍民記憶與戰地文化。
北竿塘岐沿街重塑馬祖漁業與戰地文化場景--中央社
- 2022-03-02

還原漁業鹽碑、曬蝦皮等文化記憶,北竿鄉塘岐村復興路沿街重塑戰地政務與漁業時期的部分歷史場景。(圖: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