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過年了,民眾返鄉圍爐、朋友拜年聚餐,免不了飲酒歡樂,但是喝酒要適可而止,即使在過年期間也要遵守酒後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原則,確保生命財產與安全,平平安安過新年。
道安會統計發現,2011年酒駕事故死亡人數達909人,之後連年下降,2012年降為779人,2013及2014年分別是585人及534人,2015年降為467人,2016至2018年依序再降至399人、332人及316人,2019年及2020年再降為294人及289人。此外,據交通部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酒後駕車交通事故造成的受傷人數計1萬1225人,加上死亡的289人,平均每天有近32人因酒駕交通事故導致傷亡,平均每小時有1.5個人因酒駕事件致死傷。
酒駕一直是舉世撻伐的社會治安問題,為遏阻此惡行,各國無不祭出重罰因應。為保障人民生命及財產安全,我政府早將「酒駕防制工作」列為施政重點。然據既往酒駕平均刑期,未肇事者3.3個月、致傷者16.5個月、致死者31.5個月,顯見判刑過輕,嚇阻功效有限,亦引發民眾質疑,呼籲修法。
馬祖有獨特海島文化,飲酒傳統與漁業社會切割不開,加上地區人際網絡密切,聚會宴飲頻繁,三五好友小聚或是親朋娶嫁大宴,酒成為餐桌上重要的角色,無酒不熱鬧。尤其春節期間飲宴增加,喝酒難免,只要大家遵守「酒後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原則,就能確保自身及他人安全。
近年來,地區汽機車數量大增,加上社會愈來愈開放及馬祖人天性好客的原因,飲酒後開車的情事還是時有所聞。但是,喝酒開車不只是危及自己的生命、健康以及財產,也會對周邊無辜的人,尤其是用路人帶來危險。因此,每個人都必須嚴肅體認到酒後駕車是嚴重的公共安全問題。
事實上,參加應酬和喝酒的行為,是可事先掌握和控制的,除了盡量避免參加無謂應酬,但若基於禮俗無法避免,必須參加飲宴或聚會,或與親友餐敘飲酒,預判有小酌可能,應事先採取指定駕駛、運用大眾交通工具或搭乘計程車返家等措施,以斷絕酒駕之肇生。衡情論理,飲宴聚會適量飲酒,仍應以安全為重和愛惜生命為前提。
總而言之,酒駕是嚴重危害自己與他人生命安全之駕駛行為,不僅將個人前途、家庭幸福置於高風險環境中,一旦肇事,還得面對法律責任,付出的代價與後果,將讓人悔不當初,遺憾終生。良好的交通秩序是要靠全民共同來維護,可能由於一人的貪杯及疏忽,不但對自己及家庭造成傷害,尤其如果是讓他人及社會來承擔酒後駕車的後果,這樣的代價也太高了。
社論/醉不上道 杜絕酒駕保平安
-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