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酒駕零容忍 酒後不開車

  • 2021-12-30

 近期酒駕事件層出不窮,日前高雄一家4口遭遇酒駕橫禍,一死三傷,天倫夢碎,難以想像家屬該以如何悲痛的心情面對未來人生。雖然政府不斷強調酒駕處罰嚴重,但各式悲劇依舊持續上演,也讓社會各界疾呼希望能加重懲處,遏止酒駕歪風,民眾更應有所自覺「醉不上道」,才是阻絕酒駕的唯一辦法。 

 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公布今年1至10月最新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受近期新聞事件影響,最受外界關注的酒駕部分,2021迄今酒駕事故死亡有261人,較2020年同期增加22人,增幅9.2%。不只台灣酒駕增加,南竿警察所也統計今年查獲酒駕31件,比去年增加2件,可見酒駕風氣仍有極大改善空間。 

 小酌怡情,大飲傷身。酒是宴飲場合裡受歡迎的飲料、氣氛的催化劑,馬祖人愛喝酒,生活文化也與酒息息相關,但是對於酒駕這種害人害己行為,必須嚴加遏止,不能因為馬祖地方小距離近而心存僥倖,若發生意外事故,是再多的後悔也挽不回的悲劇。

 酒與社會責任促進會說明,其實2007年開始就和交通部合作宣導「酒後代駕」,今年更加碼宣導「無自覺酒駕」的重要性,因很多民眾吃了含酒精料理或是喝酒過後2、3小時後,以為酒醒了,但是酒精還是在體內,這段期間若是駕車仍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酒駕慘劇持續發生,「酒駕肇事,引起公憤,建議修法」這樣的戲碼也不斷上演,民眾認為應加速修法加重酒駕懲罰,以達到遏止酒駕的作用。事實上,酒駕問題終究回歸到「人」身上,喝酒行為並不違法,但酒後駕車就牽涉到個人自律問題,因為「罰不怕的人就是不會怕」,知名相聲演員宋少卿就被查獲五度酒駕,引發軒然大波,所以終究還是要靠自己自律,堅持酒後不開車原則。 

 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之中,最令人無法接受的就是酒後駕車,其最可怕之處在於形同路上的不定時炸彈,隨時致人於生命危險之中。要建立良好的行車秩序,除了要有完善的法令,人民素養也應跟著提高,心存僥倖只會讓悲傷持續發生。反觀鄰近的日本,在高人民素質以及連坐、重罰等酒駕嚴刑峻法實施下,成功讓酒駕發生率逐年下降。

 台灣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我們也需謹記「開車不喝酒,酒後不開車」這句從小聽到大的話,若人人都能守法,台灣自然會是一個健康和平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