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經濟日報報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邀請藝術家曹松清於12月22日到111年1月20日,在該校藝文中心以「海島微光」為名展出個人作品。他以「故鄉與我」講座來剖析畫家養成,並以不同的視野來觀看馬祖。
臺灣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說:「藝術家曹松清在馬祖出生長大,國中畢業後來台繼續升學和就業。本校在他的故鄉設有馬祖校區,藉由他觀看故鄉的角度,讓本校師生能有更寬闊的視野和優雅的美學素養,使馬祖校區融入當地,成為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的力行者。」
臺灣海洋大學共同教育中心主任謝玉玲表示,藝術家曹松清所指的「海島」就是他的故鄉馬祖。而「微光」可以有多重解讀,它可以是微弱的,寓意著衰敗、消逝;也可以是堅強的,昭示著僅存的火源,及更大光明的未來。透過他的作品,我們可以了解他的島嶼色彩、馬祖意識,及富有島嶼語彙的砂粒,他在繪畫中建立起屬於自己的鮮明特色。
臺灣海洋大學藝文中心主任謝忠恆指出,畫家這次展出的作品有:〈重生〉系列、〈痕〉系列、〈生命力〉系列、〈岩光〉系列、〈思念〉、〈山巔群鹿〉、〈壓瓦石〉等,表現出嶄新的個人特色。如〈重生〉系列有粉紅色的色彩,描繪的是凋零後的梅石特約茶室(俗稱八三么),畫面上的虛實空間,似乎是落難女子心靈的嘆息;在一片綠色的空間中,粉紅色顯得特別和曖昧,滿足不少年輕軍人的想像和慾望。
藝術家曹松清表示,海島是一間地質大教室,而海岸地形是最著名的場景。陽光的元素是十分強烈的,他發展出〈岩光〉系列。自然光影響色彩,景物的吸收與反射,他將大自然的光與影堆砌出樸質厚實的筆觸與色層肌理,同時產生人文的情懷。色彩來自陽光,色光引發覺知,他說:「我只是取用家鄉情感的靈光,刻劃海洋人文語彙。」
馬祖有多樣的原生植物,〈思念〉描繪的是馬祖縣花「紅花石蒜」,也記憶畫家對父母的思念。〈山巔群鹿〉是記錄大坵島梅花鹿的成長,成為海島重要的觀光資源。〈壓瓦石〉是描繪傳統閩東式建築,在屋瓦放上錯落有致的壓瓦石固定;它讓屋頂保留縫隙以產生空氣對流,使屋內保持冬暖夏涼。屋頂瓦片損壞,也能快速地進行修繕,每塊壓瓦石都是祖先的智慧。
〈海島微光〉曹松清個展 臺灣海洋大學展出-經濟日報
- 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