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離島用水問題早日定調政策配套—中央日報

  • 2012-10-10
提示:離島囿於地形與地理位置,水資源普遍不足,因各湖庫水質不佳,長期依賴地下水,已有地下水鹽化枯竭徵兆。
2012-10-10來源:金門日報社論
針對金門的水資源出現匱乏的現象,立委楊應雄9日在立院提出質詢,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承諾會與水利署長楊偉甫與政務委員薛承泰等人共同會商如何提供國科會的專業支援。
離島囿於地形與地理位置,水資源普遍不足,金門更因各湖庫水質不佳,長期依賴地下水,已有地下水鹽化枯竭的徵兆。金門缺水不是新鮮的問題,籲請自大陸引水,或就地下水庫、海淡技術、再生水回收再利用等方案也議論甚久,卻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作法及策略。今年五月行政院決議成立「金門地區水資源供需專案小組」,似宜儘早就金門用水問題有一明確的論斷才是。
招商引資、優化投資環境,已然是縣府重要的施政主軸之一。然而,有效招商勢必得具備諸多基礎條件,交通、水電便是重要的指標之一;因此在基建不備,或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現在,如何彰顯金門在用水問題上的努力,並予人理解金門未來的可塑性,便來得益發重要。以下謹提供幾個面向,供各界參酌。
其一,地下水的管制。一直以來,地下水均是金酒重要的命脈,直繫著金酒的產能,也確保著金門的經濟基底;甚有學者研究後主張,金門高粱酒品質之所以優於其他白酒,最主要的原因,便在地下水。是以,在當前已然確認地下水不足以供應未來金門發展所需,甚已然出現地下水鹽化枯竭徵兆時,斷然管制地下水的違規使用,便顯得刻不容緩。公部門更宜早進行嚴謹的實務查察及管制,莫令情況再惡化下去,以免日後追悔不及。
其二,替代水源的確立。不論是海淡水、再生水或境外引水,都是解決區域性用水的有效方案,在世界各地也不乏成功的案例,然而,何者更適用於金門的地方特性,目前除了海淡水有實務驗證外,其餘均屬紙上談兵。基於中央業管部門的立場,或將境外引水,特別是自大陸引水,上綱至了國安層級,若果真如此,那相應的配套作法便應及早確立,莫令中央院級的「金門地區水資源供需專案小組」形同虛設,戕傷政府威信。
其三,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有水思無水之苦!金門如今水源有限,節水宣導及作為卻不見積極性;此節除了有賴學校、社區的基礎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公部門要能管控漏水率,並確保管線的更新及維修。金門自來水管線老舊,水質屢遭人詬病,若不能配合節水措施同步改善,浪費在清污及漏水的費用便極為可觀,如這般再來要求民眾節水,難免顯得底氣不足。
再者,重大的新興開發案也應嚴格要求設立中水及雨水回收系統,並積極的輔建節能低碳示範點或社區,以典範影響群體,達致水資源最大的運用效益。
總之,水是生命之源,更是所有建設發展的基礎及根本,金門缺水是事實,自境外引水似也充滿變數,當下唯可倚仗的便是中央要儘速予金門明確的用水配套及政策指標,地方才有努力的方向,施政作為方具有可行性!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