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5 18:48(原標題)海洋經濟逐步成為對台合作主題 來源:中國海洋報
【本報記者張斌鍵】
近年來,隨著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有效落實,兩岸經貿互動已克服了部分制度性的障礙,兩岸經濟合作的潛力與活力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臺灣企業開始把產業、資本轉向大陸市場,廣東、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和有關部門更是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強了台商在大陸發展的信心。
如何通過海洋經濟開發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如何通過兩岸間的專案合作,推進兩岸優勢互補,提升海洋經濟合作的層次,已成為各方熱議話題。
福建與臺灣僅一水之隔,開展海洋經濟合作,福建可謂獨具地域優勢。近年來,閩台海洋領域合作持續拓展。
經大陸國家批准,大陸福建省已分別設立了6個台商投資區、6個臺灣農民創業園、35個台輪停泊點、28個對台小額貿易口岸,2011年閩台貿易額達到116億美元,沿海8個港口全面開通對台海上直航,率先開通對台海上直航客滾航線,率先實現兩岸間雙向旅遊,廈門—金門、馬尾—馬祖、泉州—金門、平潭—台中等海上客運航線成為兩岸人員往來的黃金通道。
近年來,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等政策措施的相繼出臺,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取得新進展,福建今後還將進一步發揮對台優勢,全面深化閩台海洋開發保護合作。
目前,廈門兩岸新興產業合作示範區和閩台(福州)海洋產業園建設、平潭兩岸海洋經濟合作特殊區域、臺灣海峽資源環境的協同保護、海峽防災減災與救助合作等兩岸合作項目正火熱開展。
今年8月6日召開的中共福建省委九屆五次全會上,福建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討論稿)中又明確提出,要加強兩岸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新材料和深層海水利用等海洋新興產業合作,積極推進臺灣海峽油氣資源的合作勘探。
有專家認為,這不僅為兩岸的海洋經濟合作帶來了機遇,也將為福建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極和原動力。
近年來,根據《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中提出的空間佈局,除福建外,廣東與浙江也採取多項措施,加快海峽西岸的建設,推動兩岸的經濟合作。
自2010年以來,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多次提出,要把粵東地區建設成為粵台經貿合作試驗區,創造條件使粵東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汕頭市將自身發展定位為廣東省海洋經濟重要增長極、粵台海洋經濟合作的前沿基地,提出建設粵台經貿合作試驗區,重點承接臺灣光電、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著力建設服務海峽西岸區域發展的綜合通道。
廣東省內距離臺灣最近的潮州市,於2009年便提出了辦好省級台商投資試驗區、發展對台小額貿易、推進對台直航貿易、合作建設潮台海洋養殖科技試驗示範基地、發展對台物流業等10項措施,以充分利用珠三角經濟區與海峽西岸經濟區政策的疊加效應,加強對台經貿合作。
在浙江,隨著浙台經貿合作日趨緊密,兩岸經濟合作領域不斷拓展。2011年3月,大陸國務院正式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範區建設規劃,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由此上升為國家戰略,廣闊的發展空間吸引了多家台企前來進行合作交流與投資專案洽談。
在寧波,自2008年12月開通兩岸直航以來,寧波口岸對台貿易額逐月增加,多家企業因此受惠。今年1月,浙台經貿合作研究中心在蒼南掛牌成立,作為浙江省在地方設立的首個對台經貿合作研究平臺,將努力推進兩岸經貿合作區建設。今年7月,浙台(象山石浦)經貿合作區正式掛牌,為浙江海洋經濟又添一個對台交流平臺。
目前,粵浙兩省已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長三角與珠三角都向臺灣敞開了大門。沿海對台貿易有增無減,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加速。
桂瓊:依據優勢,共謀海業
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台謀求合作的同時,廣西和海南也從未停下腳步。兩省(區)依據各自的優勢,不斷推動對台合作。如何推動和深化沿海產業的對台合作,已成為兩省(區)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自《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簽署後,廣西與臺灣經貿合作可謂成果頗豐。至2011年底,廣西累計批准台商投資項目1392項,合同台資額59.87億美元,實際到位台資36.09億美元,引進台資總額居中國西部省份前列。很多先落戶廣西的台商企業,分到了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的“第一杯羹”。
今年7月27日,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與臺灣港股份有限公司在高雄簽署《合作意向書》,積極拓展海運與港口物流方面的合作,開啟桂台沿海產業合作新篇章。海多地少的海南,準備在已形成規模的瓊台農業、旅遊合作的基礎上,開始向海洋擴展,推動兩岸在南海漁業、旅遊、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的交流合作。
據悉,海南將以保亭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和澄邁瓊台交流合作基地為重點,推動海南與臺灣各界、各領域、各層次的交流與合作,瓊台兩地今後還將在海上旅遊、海洋捕撈加工、深海養殖、油氣勘探、資訊科技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合作。
專家建議:整合資源,深化合作
在今年8月舉行的第21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上,上海浦東臺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表示,海洋經濟將成為兩岸合作的新亮點和新增長極,兩岸可以在物流航運、海洋旅遊、海洋資源開發、海洋開發技術、科研教育培訓等方面開展合作,深化海洋經濟領域的合作將是促進兩岸經貿發展的重要切入點。他認為,現階段兩岸可以通過4種路徑入手:
一是選擇重點區域,以兩岸直接雙向經濟往來所形成的新的經濟交流交往格局為基礎,加強在海洋經濟領域的對接與合作;二是推動兩岸海洋產業領域多方面、多層次的合作,拓展兩岸產業合作的新模式;三是強化金融合作,構建兩岸共同的利益;四是強化兩岸在海洋經濟合作領域的協商,為今後合作的深化建構起更有利的機制保障。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的專家也指出,兩岸經濟仍有可拓展的空間。
以閩台兩岸為例,可在推進漁業資源養護與管理合作方面先試先行:一是開展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與管理合作聯合行動;二是開展臺灣海峽漁事糾紛仲裁合作;三是開展臺灣海峽漁業執法合作;四是開展臺灣海峽漁業海難救助協作。這都將在加強兩岸漁業合作,促進兩岸產業互動,養護臺灣海峽資源等方面發揮作用。
海洋經濟逐步成為兩岸合作主題--漢丰網
- 201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