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攝影家合拍10年大陸、台灣各地與離島風光盡現--中國時報

  • 2012-11-18
2012-11-18 01:27 【林欣誼/台北報導】
從澎湖碼頭的生猛魚市、台灣玉山的美景,雲南春天的油菜花台地與潑水節的傣族姑娘,到吉林蘇爾哈湖上捕魚實況、山東泰山頂的霞光、新疆喀什噶爾的傳統民居等,都在「兩岸攝影家合拍中華大地廿四小時──十年回顧展」中見到。
兩岸四地超過百位攝影家,連續十年舉辦「合拍廿四小時」計畫,每次以一個省或大城為主題,分組深入當地,捕捉美景與市井畫面,目前正在台北紅館展出。
包括王苗、莊靈、張照堂、林柏樑、姜建、王文瀾、劉陽等近卅位兩岸攝影家齊聚台灣,自十一月十三日起以三天拍攝台北。昨天攝影家們在展覽開幕典禮中,「PK」連日來的拍攝成果,風光盡現,討論熱烈。
兩岸攝影家合拍計畫二○○二年由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中國時報發起合辦,邀請台灣、大陸、香港、澳門共六十九位攝影家分五組前往台灣各地與離島,在一天的時限內,以鏡頭記錄庶民生活百態。當年活動時間正值端午節前後,划龍舟的賽事也被生動捕捉下來,呈現豐富的台灣風光。
十年來,這個計畫到訪過北京、貴州、澳門、西藏、浙江、上海、青海等十二個地區,從世外桃源的雪域到人文薈萃的古都,都包含在內。由於兵分多路,加上每位攝影師的審美角度不同,照片呈現出壯闊大景或民俗風情等各種面向,每年並精選作品集結出版成攝影集。
發起這項計畫的攝影師、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王苗表示,十年前她第一次來台灣,大家抽籤決定各自的拍攝地,她抽到的是剛經歷九二一震災的南投,至今仍令她印象深刻。難能可貴的是此後大家開始一年一會,彼此間透過影像交流,成了好友。
台灣攝影家莊靈曾參與過這項活動七、八次,他表示,大陸地大且各地文化迥異,像是西藏、新疆的少數民族風情都令他難忘,攝影上他則習慣不安排畫面,呈現紀實風格,保留當地風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