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兩岸通水露曙光,夯實兩岸關係須點滴做起--中國臺灣網

  • 2013-01-17
編按: 大陸引水到金門,最近也是兩岸熱門話題,陸委會今日已喊「卡」,大陸方面仍頻送秋波,中國臺灣網論述雖充滿「統戰味」,但金馬境外引水問題還是被綁在政治意識型態上、、、,金門缺水嚴重,需求量也大,未來這個議題也仍存在。
2013-01-17 16:55
隨著兩岸往來日趨頻繁,研議長達10多年的兩岸通水終於出現契機,馬英九日前視察離島金門,對於當地爭取已久,從大陸引水到金門解決長期缺水問題,水的問題即將定案,相關方案已送往陸委會進行審議。大陸國台辦新聞發言人楊毅16日對此回應說,大陸一直關注金門缺水的問題,只要是對金門同胞有利的事情大陸都會全力支援,只要臺灣同意,大陸福建沿海隨時可以向金門供水。
海峽之聲網今發文指出,大陸引水到金門,從李登輝時期研議到現在,已經延宕10多年。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李振廣所長認為,兩岸通水對於兩岸,尤其是飽受缺水之苦的金門民眾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鞏固和深化,就需要這樣透過點點滴滴的進步與改善,才能聚沙成塔,走向雙贏。
李振廣指出,金門與大陸一水之隔,與大陸廈門等地更是雞犬相聞。從資金和技術的層面看,由大陸向金門地區供水是解決金門用水緊張的最佳方案。由於金門是臺灣重要的軍事要塞,因此自大陸引水至金門,至今超過十幾年,但始終都停在研議階段,問題並非在工程技術或者是建設資金,而是牽扯複雜的軍事安全考量。
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走上了和平發展的軌道,兩岸之間的瞭解與互信也逐步增加,這為兩岸通水提供了很好的大環境。這次馬英九能夠在金門明確表態,一方面說明臺灣方面已經做好了相關準備,同時認為兩岸可以通水往來,是雙方能互惠互利的最佳證明。
臺灣輿論認為,這是在兩岸“大三通”之後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又一重大事件,“兩岸通水若能順利啟動,無疑是簽訂兩岸和平協議的重要通關口令。”李振廣認為,兩岸的談判正屬於深水區的階段,因此如果卸下彼此的心結,建立政治互信,這是考驗兩岸關係是否可以更進一步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很多事情不能操之過急。重要的是兩岸一定要相向而行,共同做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和兩岸民眾福祉的事情。
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所說的,通水對增進兩岸互信肯定有正面意義,但是“我們更多關心的還是金門同胞的缺水問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鞏固和深化,就需要這樣透過點點滴滴的進步與改善,才能聚沙成塔,走向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