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4例漢他病毒個案現蹤 創5年同期新高-中央社

  • 2020-05-06
 【本報訊】根據中央社報導,疾管署5日宣布新增一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個案是北部40多歲男性,工作地偶見老鼠,但未遭咬傷,近期因發燒、腹瀉等症狀二度就醫確診,為今年第4例,個案數創下5年同期新高。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5日以新聞稿公布國內新增一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個案近期無出國史,4月10日起出現發燒、腹瀉、全身痠痛等症狀就醫,因症狀未改善,4月11日收治住院並進行通報,因第一次採檢結果無法確認,4月27日再次採檢,於5日確診。
 疾管署指出,相關接觸者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進行個案活動地周邊環境調查、捕鼠、滅鼠及防鼠等防治作業,並給予民眾衛教宣導,提醒注意防鼠措施。
 疾管署表示,漢他病毒出血熱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漢他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
 漢他病毒出血熱潛伏期為數天至2個月,主要感染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等,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
 疾管署呼籲,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的3不措施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民眾應隨時做好環境清理,尤其是倉庫、儲藏室等老鼠容易窩藏的空間,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應先配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