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2(聯合報報導)6月8日是國家海洋日,金門每年都選在6月期間辦理海洋日活動,但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延至今天才舉辦活動,今年活動特別以「海洋廢棄物循環利用」為主題,除了倡導物質循環再利用的循環經濟價值,也展現縣府近年在海洋廢棄物清理及回收再利用之作為及成果。
這項「浯居無塑、無網不利、友善海洋」活動在今天上午假后湖海灘舉行,活動由金門縣副縣長李增財主持,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副署長宋欣真蒞臨指導,在與會貴賓及鄉親共同見證下,由李增財將廢棄漁網交給回收業者,象徵金門海廢及回收漁網將不再是廢棄物,未來也可做回收循環再利用。
李增財在致詞時表示,去年環保局在海洋日活動現場啟動「海廢保麗龍現場減容貨櫃」,以溶劑溶解方式將海廢保麗龍減容後運台回收再利用,今年下半年將再透過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漁網回收管道,縣內廢棄漁網初步分類後運回本島,交由台化公司合作回收商後續細分處理,最終製成環保機能服飾,將常年累積的漁網,以循環經濟模式轉化成再生產品,讓海廢變黃金。
宋欣真也指出,廢棄漁網不僅對海洋生物造成影響,也會破壞海底生態,透過廢棄漁網清除及適當的分類可以提高海洋廢棄物的再利用價值,金門縣過去致力於保麗龍回收,現在更進一步推動漁網回收再利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遺餘力。
活動現場展示眾多海洋廢棄物循環利用成品,包括去年與環保署合作利用海廢寶特瓶製成的「潯寶衣」、海漂保麗龍回收再利用製成的鍵盤與滑鼠,以及由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研發的海廢漁網再生太陽眼鏡與背包等產品,並請台化公司現場解說如何將海廢尼龍漁網以化學法作成環保機能服飾,讓與會的民眾,更加瞭解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新穎技術。
此外,現場也展示浯州陶藝「風伯的傳人」王明宗利用海洋廢棄物-巨型保麗龍雕刻創作的白海豚,名為「飛躍吧!海豚!」;另有金門海洋環保艦隊成員盧文雄利用海廢素材做成的各種創作藝術作品,以及由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以回收寶特瓶及回收水果籃做成的裝置藝術,名為「鯨魚的眼淚」;透過海廢創作裝藝術品,向民眾傳遞海洋廢棄物除了分類回收處理之外,也能以更有價值的裝置藝術方式,喚起人們對海洋廢棄物問題的重視。
海廢變黃金!金門與台化合作將廢棄漁網變服飾--聯合報
- 202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