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生活資訊電台上午正式揭牌開台(02/05/14:10)

  • 2004-02-05
【本報訊】馬祖生活資訊電台上午正式揭牌開台,是台澎金馬二十五個縣市中最後成立的民營廣播電台,不但創下我國廣電媒體歷史性的一刻,完成馬祖民眾五十年來的空中夢想。
上午馬祖電台的揭牌儀式是在上午十時在牛背嶺舉行,由縣長陳雪生、發起人代表曹爾忠、電台台長朱復轟、省府委員林火孟等人共同揭牌,儀式過程簡單而隆重。副縣長徐文吉、議員李金梅、議員陳書建、連江地方法院院長洪曉能、檢察署檢察長鄭文貴也特別到現場祝賀。
縣長陳雪生表示,馬祖生活資訊電台選在馬祖人特別熱鬧的元宵節開台,具有特殊意義,期望因爲馬祖電台的開播,使得馬祖的天空更加熱鬧。馬祖電台在台長朱復轟的主持下,未來在馬祖空中將會是非常的「轟」動。而縣長陳雪生也在錄音室以馬祖頌爲背景音樂,錄製了國語與福州話的廣播賀詞,未來民眾在空中FM九八點五的就可以聽到縣長的聲音。
發起人代表曹爾忠表示,馬祖電台能順利成立,他心中百感交集,從八十八年他提出申請開始,六年來遇到遇到許多的波折與困難,最後終於完成馬祖人的空中夢想,他期望馬祖電台能小而好、小而美、小而精。由於馬祖是全國最少的廣播聽眾群,多數民眾認爲成立馬祖電台是「虧本生意」,因此曹爾忠打趣的說,虧本也要做,他給朱台長的目標是「不要兩年內把錢虧完」。省府委員林火孟表示,希望馬祖電台的成立使得馬祖的天空能有更多元的聲音。


【本報訊】馬祖生活資訊電台的成立,從民國八十八年呈交申請書及營運計畫開始起算,前後共歷經六年,這六年走來,波折不斷,終於在昨日順利揭牌發聲,完成了馬祖人的空中夢想。
馬祖電台的成立背景,首先要把時空環境拉回到民國八○年代初期,八○年代開始台灣廣電生態進行風起雲湧的變動,特別是在八十三年到八十四年間「地下電台」的蓬勃,形成了一種另類議題的公共論壇,強大的壓力一波又一波衝擊我國的廣電結構,促使政府不得不修正廣電法,加速電波、頻譜開放的腳步。
新聞局在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九日公佈第一波中功率廣播電台的開放申設名單,讓馬祖民眾開始討論是否馬祖也能在立一個電台。八十八年終於以曹爾忠為發起人代表,向新聞局提出電臺設立申請書及營運計畫,民國九十年一月十九日新聞局公佈第九波通過初審的電台名單,在高達四百三十件的申請案中,僅有六十七家通過審查,其中馬祖有「閩江之聲廣播電臺」與馬祖生活資訊電台共同競爭九八點五的頻率。九十年三月二十六日新聞局公告九梯次廣播頻率開放案「一般性」電臺申請案,馬祖生活資訊電台擊敗閩江之聲,名列最後審核通過的二十六家電台。
根據發起人曹爾忠的口述:民國八十八年,台灣媒體大亨邱復生想要在全國成立聯播網,將電視的成功經驗移植到廣播,因此委託十四位立法委員在台灣各地申請電台,當時他擔任立法委員,覺得馬祖需要成立一個電台,因此便與邱復生合作,不過最後審核的結果只有馬祖通過,因此邱復生放棄他的廣播王國夢想,而曹爾忠認為就算邱復生不做,馬祖還是要做下去,因此就找來台灣媒體人朱復轟來幫忙,朱復轟也是當時邱復生廣播夢想的計畫執行者。
馬祖生活資訊電台原本發起的股東有十二位,至今仍願意投資的發起人只剩下六位,分別是縣黨部主委曹爾忠、議長陳振清、議員李金梅、議員陳書建、議員劉榮華、南竿鄉代陳志華,據瞭解以上六位股東每人投資金額約只有五萬到二十五萬之間,約佔電台資本額的百分之三十,剩下的百分之七十,由朱復轟出資。馬祖生活資訊電台的資本額,如果根據廣播電視法施行細則第九條規定「民營電臺最低實收資本額為五千萬元」根本無法通過五千萬的天文數字,在曹爾忠的極力爭取下,引用同爲第九條的規定「申請設臺目的在服務特定群體、邊遠地區或促進地區性之發展,經提出合理說明者,其設立廣播電臺實收之 最低資本額或捐助財產總額,得不受前項第二款規定之限制。」才順利跨過五千萬新台幣的門檻。
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三日電台台長朱復轟親自攜帶電波儀器到四鄕五島進行電波測試,經過三天巡迴,十二月六日完成馬祖各島的測試工作,發現南竿因受雲台山影響,津沙、鐵板收訊不良,北竿則是受壁山影響,芹壁、橋仔一帶收訊不良,西莒各村不良,而馬祖其他地區都收音良好,於是電台一方面解決收音問題,另一方面便開始著手準備節目規劃。昨日電台正式開台,進行全部數位電腦軟體上線,並與聽眾進行互動,寫下馬祖空中的新頁。預計三月一日將進入第新階段,正式推出在地節目與進行網路播送的工程。


【本報訊】上午馬祖生活資訊電台正式開播,爲馬祖廣電媒體歷史寫下新頁,事實上馬祖早有成立四十餘年的官方馬祖廣播電台,一直到民國九十一年才拆除兩根廣播天線進了歷史。大時代下節目內容與高聳入雲的廣播天線,一直都是老一輩馬祖人共同的歷史記憶。
根據連江縣誌和史料的記載,馬祖廣播電台於民國四十八年設立,民國五十年新廈落成,是年十月三十日由復興村牛角嶺遷入梅石新址,民國五十二年遷入坑道,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復遷入清水村聯合辦公大樓現址。
當時馬祖廣播電台設台長一人,下設台務、節目和機務三組,初期遵照國軍對匪心戰政策,在任務執行上,依匪情發展,配合國家需要,擬定心戰廣播
節目。
馬祖廣播電台在成立三年後,也就是民國五十一年廣播節的前夕,當時本報曾報導,電台由一個八五○週率的廣播機,再增加一個一三四○週率的廣播機,而廣播的時間也由開播時的每天六小時,增加為十小時,節目內容也由單純性的節目,演進到綜合性的節目。
民國五十一年的節目,當時就有「馬祖列島聯誼會」、「長青樹下」、「藍鶯小姐節目」、「圓台山」、「翡翠島」、「小說選讀」、「馬祖光芒」、「新文藝時間」等。
成立四十餘年的馬祖廣播電台,隨著兩岸關係的和緩、電台的停播,在民國九十一年拆除兩根廣播天線,陪伴這塊土地將近半個世紀的馬祖廣播電台,隨著歲月和歷史的變遷,終於走進了歷史。